爱情有千百种方式,百转千回,情到深处,无人识,亦无人懂。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别人的爱情,往往无法获得最真最清醒的感受,因为我们不是主人公,自是捉摸不透。但是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去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绚丽而又平淡的爱。
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
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重重的用马克笔画出来。张爱玲到底是张爱玲。最彻底的人间情谊。他们都不是完人。他们都是遍体鳞伤的人间男女
他们不过是香港这个华美但悲哀的城里面,转身的过客。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她只是踢开脚底的蚊香。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爱过没有呢?
这么一瞬间,我相信他们是有爱情的。这样的谅解,这样亲密的本质,就是爱。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恩慈,香港的陷落,成全了他。范柳原说,我们那时太忙着恋爱,哪有时间说爱呢? 真是精妙。将爱看得透彻原本的两个人,各自棋逢对手,各自飞檐走壁,各自惺惺相惜。 只是这么一瞬间,你们相互明白。于是陷落进去。爱让每个人卓尔不群。 那些范柳原招惹的女孩子,终究敌不过一个半老的白流苏。只因为,他和她们谈的是爱情。
他和她,是过日子。洗去浮华,这只是平凡幸福,长话短说的一对小夫妻,他们可以依偎着过十年八年。然后慢慢回首,看这座浩大的城市,在包容和陷落之后。在勾心斗角和情感挣扎之后。 在爱情开始之后。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无奈的选择。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这就是张爱玲式的爱情。喜欢小说中的一段话:“流苏到了这个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旁,一个人仿佛有了两个身体,也就蒙了双重危险。一颗子弹打不中她,还许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残废了,她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她若是受了伤,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横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没有孤身一个人死得干净爽利。她料着柳原也是这般想。别的她不知道,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两个人之间那一丝丝的温情,在一瞬间,让时间成为永恒。这一刻交织的情感该是幸福存在的道理吧。如果这可以叫做爱情,那么就算是吧。可我更觉得这是一种悲凉。假如没有战争,两人将依然活在自己背负的壳中慢慢前行,谁也不会为对方付出真心。他们会按自定的生活轨迹走下去,看似丰盛,却是苍白悲哀。
有人说“范柳原与白流苏尽管最后终成眷属,却绝非有情人。谈恋爱是因为他们各取所需,柳原为情却不想负责任,流苏为家庭所迫、为寻经济的依托。恋爱是因为战争的恐怖与生活的窘迫让他们在生命如草芥般轻薄的环境中不得不彼此依靠,因依靠而依恋,因依恋而生爱意。(原来谈恋爱与恋爱是两回事。)婚姻是因为乱世里容不下个人主义者却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我却相信他们是有情的,且是倾城之情。只是谁也不肯先认输罢了。否则,范柳原不会回头救流苏,流苏也不会置生死而度外,只祈求范的平安。
张的故事写完了,但是,范与白式的爱情却延续着。俗世男女既然爱了,就应当说出来,即使输了赌注,却亦赢得了一个相伴一生的人,不是吗?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