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若是连亲人也不要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有了价值连城的大宝藏,又有什么快活?

忠厚老实的狄云随师父进城,遭师兄陷害,被诬陷偷财劫色,被投入监牢,从小青梅竹马的师妹也愤愤然离他而去,在阅尽人间丑态后,他也变得工于心计,但不变的仍是向善的心,在对这世界最后,他回到了一个远离这喧嚣世界的雪谷里。

小说中的世界基本没什么暖色,通篇冷色调,父女、父子、师徒间的“情义”在小说中都是被质疑的对象,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令人悚然的心机。

主人公的师父戚长发和其师兄弟联手杀了师父后,为取得藏宝秘诀——连城诀展开了丑恶之极的明争暗斗,各种人物角色都在无所不用其极地追求着自己的利益,邪道固是阴险毒辣,正道亦卑鄙虚伪。

和“射雕三部曲”所宣扬的英雄观不同,这部小说中没有一出现就让人感到高大、亲切而可敬的英雄,人格较为光明的陆天杼、水岱、刘承风三位大侠出场时候不长,且处于大魔头血刀老祖的压制之下,未免让人不爽。

亲情首先是虚伪的,当这一最温暖的感情背叛了温暖时,冷到极致的凉意不禁爬上脊背来,血缘的羁绊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利益割断。戚长发唯恐女儿染指自己意图独吞的宝藏,于是不肯传授女儿真正的武功;万震山对自己的儿子万圭亦是百般提防;凌退思为了取得神照经和连城诀,更不惜葬送女儿的爱情甚至性命···也许现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也或许我们可以笑着说一声“正常~”,反正,我们没有面临这个选择。

师门情谊、(当然,现在的我们是同学、同事)以及友情,少了血的羁绊,冷酷起来更是不着边儿。可以直接提剑刺过去,抡刀砍过去,也可以利用、出卖、背叛。师父不肯传徒弟武功,徒弟联手杀师父,结义兄弟的尸体可以用来填肚子···我们也许做不到那么狠辣、阴险,但以五十步笑百步,也未见其明。

但所幸,还有爱情。书中的爱情是唯一能让我感到暖意的地方,狄云对戚芳始终不变的痴恋(同样的,戚芳对他的爱也未曾更改),其狱中的结义兄弟丁典和凌霜华的生死之恋,正道人物的水笙开始错怪狄云是坏人,后来慢慢理解,在受尽正道人物的歧视和嘲讽后,狄云成为她唯一的精神依靠,在小说的结尾,狄云回到雪谷中时,发现水笙早已等在那里。

作为小说来看,首先从人物塑造来讲,狄云这一人物形象包含了善良的两面:脆弱无力和坚强可靠,他从懵懂无知、处处受人欺负成长为城府颇深、武功高强,蜕变的过程,即我们所说的“混社会”,但他的赤子之心未曾改变,依旧以德报怨,原宥曾经不公正的对待过他的人。他看到人世是丑恶的,他想到的却是逃避;大把金银财宝放在面前时,他想到的只是曾因此毁掉了多少人。因此,狄云始终是狄云,并未改变,本质上来说,他依旧是一个纯真的少年。但要注意一点就是,狄云并非主人公,就像《碧血剑》中的主句亦非袁承志一样,那些疯狂追求宝藏、利欲熏心的人,才是主人公。换句话话说,是狄云在反衬着他们,而非他们反衬狄云。这即是作者的目的。

小说名为连城诀,即一批无法估量的宝藏。那些为之发疯的人,在结尾处都找到了宝藏,但都死于宝藏上的一层毒药。这样,我们也很容易做下一个设想:他们拿到了宝藏,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因为这是小说的暗线,暗线已终,小说也就完结了。拿到宝藏,这对书中那些主人公们来说是一个终极的目标,下面固然会有一连串的争抢,但另一方面,小说的明线——狄云已退出了故事。前面提到,狄云的赤子之心未曾改变过,而整篇小说,都是从狄云的视角来看的,以一种近似童真的心来看这丑恶的世界。

叹人心,爱恨情仇;愤无缘,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