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史学建成一片讲真话的净土》一文中,他向我们传达了他对历史研究的三个见解:史料的整理,理论的创新,队伍的净化。一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系统整理资料,尽快实现历史研究从手工作坊到电脑操作的革新,把史学研究建筑在方便穷尽史料和以往的学术积累的科学基础上去求真;二是鼓励提倡史学理论的探索,创立各种学术流派,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学术问题与理论框架有关;三是要进化史学家队伍,社会的正义是要靠历史学家的刀笔来维持的,维系天地间的正气是历史学家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历史学家的使命。他一直强调,要无所畏惧的讲真话、讲真理,要对得起历史交在我们手中的这支笔,只有这样,21世纪的中国史学才会有真正伟大丰硕的成果。我们每一个学习历史的人都应该会从中又很多的启发,他告诉了我们以后该怎么做。
在《安史之乱前后的杜甫》一文中,我真正认识了这一生活在唐由盛转衰时期的伟大是人。30岁之前,他过着相对丰衣足食的生活;而立之年后,他曾一度热衷于谋求官职,希望通过他的文章的到皇帝的赏识,但现实总是很残酷,他岁谋到一个小官,可在家年未满周岁的儿子饿死,让他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之后,他虽然生活艰苦,只做了一个左拾遗,可他还对皇帝感激涕零;当皇帝对他失去兴趣回家后,他转变了对政治、社会的看法好立场,最后在失望中退出官场,感情又转向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上。生活的磨难、官场的失意反而使他的人生得到升华,得到成功,一个新的杜甫丢掉对专制皇帝的幻想后新生了。正是因为见到了这篇文章,我才真正认识了杜甫这一充满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情怀的诗人。
而《千秋功罪说隋炀》、《大运河与隋炀帝》这两篇文章让我改变了对隋炀帝的看法,对一个人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不带太多的偏见,还历史人物以真实的形象。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认识到了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历史学家的文章,学习他们思考的角度和方法,渐渐地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