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生情,落子无悔。”

当数字化的通信模式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生活,我们是否还能有执笔的冲动让那悲喜自笔下缓缓流淌,在散发着墨香的信纸上汇成涓涓细流。“我们并不刻意再回到旧时代,只是比起随时被删除的电子邮件,140字的微博,符号化的短信来,书信无疑代表着更郑重其事的年代,同时也是更落子无悔的感情。”其实有时候,我们并非贬低现代化科技带来的便利,也无可否认这些便利在事实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绚丽的风景。然而,有时我们只是追求这样一种等待的忐忑又欣喜的心情,追忆着这样情意真切的年代。

不知怎的,我对手书总有这样的一份莫名的崇敬,仿佛文字只有亲手用笔写出,那一笔一划间才饱含着深情,流淌着来自心底深处的悸动。总以为只有这样才代表着对文字的尊重,才能真正的书写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真正的将那一份甜蜜与忧伤传递给他人,才能真正地将思念播撒在漫长的旅途中,开出繁英缤纷。而这份厚重感时拇指跳跃间所无法体会到的,也是信息化时代遗失的美好。

书信,不同于冠冕堂皇的文书,也不同于思想深刻语言精谨的哲文,它或许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堆砌,但却是用真情来浇灌。如同收信的人坐在你对面一般,你透过薄薄的信纸,与他侃侃而谈,谈及你的生活和体悟时,你或许会潸然泪下,又或许会茫然四顾不知所措。你的思绪如天马行空,字里行间不再有文法的限制,或许会语无伦次,但却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浅唱低吟。我们在写信时可以任思绪飘飞,无所忌惮畅所欲言,这是一个思想最为自由的地方,也是我们最真实的一隅。抛却了尘世间的种种假面,我们做回了最真实的自己,不再挂着欺世的笑靥,在社会中沉浮,甚至于最后连真心也寻不到找不出。

在《于是爱不再延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道尽了书信的重要性:“信件是个多么脆弱的东西啊。莎士比亚把它藏在女人的胸衣夹缝里,爱伦坡把它藏在最显眼的桌子上。信包含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多少不足为外人道的潜意识,它承载着多少焦虑,多少惊慌,多少压抑和爆发啊,它被窥看,被延宕,被威胁,它简直无处可藏,难怪成了拉康的精神分析对象。”它太过真诚,在纯朴的年代里愈发凸现出他的高洁敦实,而在灯红酒绿风云跌宕的岁月中,它却稍显憨直傻气。但我喜欢它的那份傻气,就像执拗地说爱一个人,那般无悔不顾一切。青春有时就是这样,执着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为了梦可以酣畅淋漓的拼搏,如同那妖冶的如血般的杜鹃,在枝头肆意地绽放。而成长往往会让勇气流失,美其名曰“不再冲动”,实则为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此情此景,写信成了最好的宣泄方式。倘若说不出,如果做不到,那么便写下来,用手中的笔洗刷心灵的尘埃。

“祝你在外一切安好。”这是我最喜欢的祝福语。这世间没有什么比平安喜乐更重要的了。“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这是对牵挂的人最深的在意,最恒久的祝福。当写下落款,郑重地将信纸折起,装入信封,贴上一张邮票,再仔细小心地将信封封住,反复确认它不会在中途“泄露”,然后将它投进邮筒,开始漫长而又忐忑地等待。期待着他收到时的心情,盼望着回信,会担心是不是写错地址了,更会担心邮差是否会尽责……这种等待艰辛却又充满意义,焦虑却又有所希冀,但却能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份别样的滋味,别样的温暖。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即使信息时代快节奏的生活让书信退居幕后,但它却永远不会消逝。只因它是我们灵魂深处的追忆和感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淡漠了生与死的沟壑,是心中永恒的追思与悼想。沧海桑田,那泛黄的信纸仍散发着点点墨香,氤氲着回忆的温暖,久久都无法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