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作品多深奥而富有哲思,直击人的灵魂深处。《我与地坛》这本小书却记述了他童年的回忆,理性之中透着温情,生命的苍凉与温暖并存。

他写道,如果有一块空地,要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我想,树的确是这世上的静默中最具有灵性的生物。无论世事沉浮,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徒增其圈圈年轮。它们只是静静的屹立在时间的彼岸,复述着一个个人的记忆,说着只有它们自己才懂的智慧的话语。

冬夜,寒意砭骨。当我骑行在长桥上时,狂风呼啸,如利刀刺过脸庞,似乎要把我向后推。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的情景:我躲在她并不伟岸的身躯后,看着未褪尽的夜色一幕幕移动,我的脸贴在母亲羽绒服上感受着温暖。

现在回想起来,不知母亲日复一日往返路上所厉的寒风,化成了她鬓上的几点霜重。

我的母亲,像极了书中的母亲。

全天下的母亲,像极了书中的母亲。

在地坛密密的林海中,托着眼镜,寻找自己孩子,就像寻找汪洋中的一条船。

几近哀求的恳请她的孩子去北海看看开了的菊花,自从“我”生病后,她不再侍弄那些她爱的花儿了,一心只为“我”找着各种治腿的偏方。

书中的奶奶,那个一心想通过不停劳动摘掉头上“地主”帽子的慈祥老人,其内心的善良和命运对她的不公令人动容。她朦胧的双眼在我的眼前模糊成一片海棠花海,雪白、纷扬。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世说新语》中,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是啊,合欢树早已枝繁叶茂,阳光洒下,有细密的光影,而母亲,却不在了。岁月无情,悲伤也成享受;睹树思人,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

而地坛中的古树,四百年来就立在那里,幽深隐秘,等“我”的思绪飘游。斑驳的红墙,残落的瓦檐,拉长的夕阳,散落的纸灯笼以及那久远时光中游荡的钟声,无不述说的那些人和那些令人心碎而又温暖的故事,空气中浮动着阳光和草屑混合着属于一个人,一座城的味道。

这是他们的城市。

这是他们的时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时代。

人的一生,是与另一个人生的不断交集。而我们的人生交汇,汇聚成了我们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

于是,透过字里行间的温情,我们看见理性的思考,看见那无限沉静中的开阔。他的思绪从残缺的双腿上飘飞,到茫茫无际,深邃幽暗的宇宙去思考生与死的含义。

我们为什么死去?我们为什么活着?

然后,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看清了生死而从容的生活,灵魂终在高处自由地翱翔。

蓦然回首,是一银河的星辉灿烂。

这样的生死观,像是继承了老庄或苏子。人与生死,人与永恒。死亡,是一件深邃而又简单,需要勇气却又终将面临的事。对生的眷念,何尝不是对名利的贪念。人生,何必有那么多蝇营狗苟和对生生死死的执念?过好当下的生活,恣意洒脱,足矣。

我愿“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觅得一番月白风清处,飘飘然明月清风自在怀。

超脱了生死,也便更明白了活着的可贵。当作者拖着一双废腿依旧在尘世间游荡时,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忍。“含羞草”破土,长成一株枝繁叶茂的合欢树。地坛荒凉但并不衰败,一切野花野草都在竞相发出生长的讯息。

那个在地坛里不停奔跑的人,用满心的希望办起一个小小幼儿园的两位老太太,热爱跳舞却没钱买舞裙的女孩……不同的人生或幸运或惨淡,但他们依旧坚持着生活。

母亲走了,北海的花儿开了,红的、黄的、紫的、白的,“我”和妹妹要好好活下去。

活着,会发现《悲情城市》透着生命的温情。这大概是蕴含在中华民族精神内的坚强。即使在困境之中也能发出小孩学会走路了的欣喜。是无论山上秋天的凉意,而仍能感到美的景色与幸福。

活着,会发现《活着》中即使身边的亲人逐一逝去,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看见富贵与老牛一起远离的背影时,仍能感到生活的希望。

在史铁生独自一人于那废弃的古园中放飞思绪时,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孤独对于生命的意义。

孤独是刘若英一种与自己相处的舒适状态。

孤独是周国平心中丰富的安静。

孤独是《一句顶一万句》中两个男人相对无言,相拥而泣。

孤独是马尔克斯笔下永远无法复原的春天

孤独是杜小康在家业衰败后,远离家乡,独自面对风吹雨打的成长的必修课。

而我于孤独的体验,是清明节时,看着雨打菡萏,雨淅淅沥沥,湖面泛起阵阵涟漪。我回想着遥远的故土和更加遥远的亡灵。

这样说,孤独也是生命中的一抹温情。温情是隐藏在我们生命中不散的情愫,是最纯粹的底色等着其他情感来涂抹。而孤独是我们生命最长久的陪伴,它带给了我们宁静与思索。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往下望去,是海水深蓝;往上望去,是星空璀璨。有些人穷极一生追逐闪耀的繁星,歆羡别人的岛屿,却从未打量过自己脚下那片土地。

我不知道孤独有没有六讲,但我知道听见下雨的声音定不在喧哗之时,听见生命的拔节定不在狂欢之刻。孤独不是孤单,不是落寞。而是无论外部的喧嚣,内心总留有一块净土,修篱种菊;生命的涓流潺缓,夜阑风静縠纹平。

如果每个人做B-612星球的小王子,他愿不愿意呵护那朵娇羞的玫瑰,为之付出精力和汗水?他会感到孤单还是有趣?

孤独,是在纷繁中直视我们的内心,发现自我,探索自我,与它对话,不让它干涸。

孤独,是我们在狂欢的面具下留给自己放松的空间,让生命恣意生长,处于最舒服的状态。

孤独,是我们留时间思考同处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生命意义,而不是一味的刷着朋友圈,通过几张图片,看到破碎的表象,歆羡别人的人生。

孤独,是现代人的必修课。

而阅读,大多是一种私人而孤独的体验。我们于文字之间看见另一处花开,另一个天堂,体会另一个时空的另一种生活。这并不是快速的碎片化的接收,而是细细地咀嚼,直到你把它也融进了自己的生活。

阅读,是透过星空,与另一个人对话。遍观人生,因而更明白生命的厚重,更珍惜眼前平凡的感动。

我们终究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而这些生命中的温情,如茫茫宇宙中的点点繁星闪烁,让我们的人生不再平凡,溢满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