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作者的导师,一位不幸患上渐冻症的老教授,为了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中完成对‘生活的意义’的课程讲授,每周二都会在病房开一堂人生课。而唯一的学生,便成为了这个故事的记述者。
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我认为便是这位老教授丰富而充满魅力的人物形象。
从古至今,哲学家们讨论过无数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大议题,却从未有人敢于讨论死亡,研究研究自己。因为这个话题实在是过于现实透骨,令人难以面对,没有人能告诉你怎么去面对死亡。而莫里用自己的生命真正做到了,面对死亡,超越死亡。
莫里很幽默,但这幽默却只能逗的他自己发笑,让周围的人毛骨悚然。他曾真正的想象过自己的葬礼会是什么样子,还要求家人们当着他的面念悼词,提前办一场假葬礼。甚至在提醒家人火化自己时‘不要烧过了头’。当学生为他击打背部祛除肺部淤积时,他说“我……早……就知道你……想打我”,学生接过他的幽默,“谁让你之前给我一个B”“我什么时候给过你B?”残酷的疾病前,这样的对话让人会心一笑,却刻骨铭心。
关于人生这堂课,莫里强调着“爱”的重要性,一个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便是学会如何去接受爱,去给予爱。有些人认为接受爱就是懦夫,但那位学者不这么认为,“爱是唯一理性的事物”,莫里如是说到。莫里时常为着新闻里世界各地人民的疾苦而默默擦泪,他还有时间关注别人吗?他自己的时间呢?他却说着“我们需要别人活着,不是吗”“给予你需要给予的东西”莫里食人间疾苦,不仅自己与病魔斗争,却也战胜着他人的“病魔”,这便是超越了死亡。当莫里的采访被广播电台播放到全球各地后,不停有人被他的坚韧所打动,送信前来咨询人生烦恼问题,莫里也都会认真给予自己的意见。不过当遇到身世比自己还凄惨的人问道怎么办时,他也只是坦诚地答复“是啊,该怎么办?”。
一位患了渐冻症的人,看着自己从失去行走能力逐渐到失去呼吸能力,最后要他人来帮自己擦屁股,他会怎么做。也许他会忧心忡忡地过完每一个“明天”,也许他会在人们面前强装镇定,却在无人的黑夜,在病床上放声痛哭。
但莫里,这本书记述的对象,这位处耄耋之年的教授,作者的老师,却选择了在病魔吞噬自己前大步奔跑起来,尽力摆脱着已经墨守成规的偏见文化,形成着自己的小文化圈并不断改变着自己,摆脱着成为一个崭新的自己,直至将死亡甩在身后,不让死亡带来死亡,我觉得其实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