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叫《向上吧,少年》的书,它讲述了五个少年的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罔腰》了。

《罔腰》这个故事发生在闽南的一个小渔村——岐山村。一个名叫罔腰的女孩见证了饱经风霜的叔公们冒着海上风险出海捕鱼,感受着村里人捕鱼收获的喜悦。翻开第一章《罔腰》,书本上浅蓝的海水背景图、朴实的补渔网图、抓螃蟹图迎面扑来,伴随着的还有故事里浓郁的闽南味……

这股闽南味是“爱拼才会赢”的味儿。

在罔腰眼里,补渔网的叔公不一般,“被海风刮得黝黑而发亮的脸像揉皱的草纸”“脚后跟像龟裂的田地一样”,这是长年累月在海上捕鱼挑鱼担的岁月痕迹。在叔公的那个年代里,孩童时候就得早早地跟随大人承担家庭的重担,一把磨得发亮的海蛎枪、一双像螃蟹钳一样的双手是每个渔民的标配。每逢渔船归来,看着满载而归的鲜活乱跳的鱼虾,是岐山村人最幸福和喜悦的时刻,罔腰觉得“整个大厝都酝酿在鱼的浓香之中……”这鱼香是收获的味道,是渔民一家冒着出海风险归来、敢于拼搏的浓香。

我的家乡在东石,也是个沿海小镇,自古以来,不单“靠海吃海”,发展海运、晒盐、捕鱼、海产养殖产业,近年来伞具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更是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他们同岐山村的人一样,都拥有“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承。

翻开《罔腰》这个故事,字里行间还萦绕着思乡味。

渔家人在出海前和捕鱼归来时都要去拜船公,案桌上的贡品是罔腰非常喜欢的红龟粿、发粿、花生酥,它们也是我们闽南的特别小吃。淘气活泼的罔腰带着伙伴们挖海蟹、采覆盆子,甚至爬到林婆家的树上摘木瓜,在那里,勾起了他们对下南洋的林婆的思念。读到这,妈妈告诉我,孩提时候的他们,也有这样的经历。

我们晋江是著名的侨乡,早些年下南洋的人特别多。但相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他们,走南闯北,漂洋过海,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奇迹。在妈妈的村子里,也有许多“番子楼”,都是出外打拼的“南洋人”归国建造的。小的时候,他们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到这些番子楼的院子里玩捉迷藏,而归国的番子楼主人,总是如书中的林婆一样,一手抓一大把的糖果、瓜子分给他们吃。

故事的结尾处,罔腰他们终于等到了林婆的归来。年迈的林婆看见他们,依然同以往地喜爱他们,“抓起一把把糖果,往一个个孩子手里塞”,而罔腰他们呢?见到心心念念的林婆,不住地诉说着对她的思念。“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狗窝。”林婆的一番话,逗得小伙伴们哈哈大笑,殊不知这是林婆对家乡的眷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