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打卡中养成阅读习惯
---读《陪着孩子长大》有感
滁州市湖心路小学 邵卫平
曾经有人对“孩子为什么要放寒暑假?为什么要开学?”这两个问题给出这么一个解释:“不放暑假,老师会疯;不开学,家长会疯。”之所以要放假和开学就是为了给老师和家长彼此一个不进精神病院的理由。这个说法虽然有些戏言,但却非常形象的道出了一些老师、孩子和家长之间平时相处的状态。确实,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平时关系应该是这样的:说笑玩闹,母慈子孝;作业一到,鸡飞狗跳。这不,2018新学年如期而至,又到“鸡飞狗跳”的时候了……
孩子已经升入一年级,除了完成日常作业外语文老师也布置了每天阅读的任务,许多家长叫苦连天。其中的原因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没有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不高,一到读书的时候就坐不住,摸摸这个,捣捣那个,三心二意,小动作不断。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部分家长只能绞尽脑汁,甚至“河东狮吼”、“大刑伺候”,强迫孩子进行阅读。但是,“强扭的瓜不甜”,一味的强迫孩子读书,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反感读书,畏惧读书。于是很多家长羡慕我,说我们家女儿懂事,每天都能够自觉阅读,给家长省了不少心等等。其实,只要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读书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的,比单纯的口头督促和武力强迫效果要强的多。下面是我和女儿的一些阅读经历,希望能对正处于苦恼中的家长有些提示和启发。
首先,我认为,角色扮演在女儿的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谓“角色扮演”,在360百科中是这样解释的:
角色扮演(英文:Role-playing),也叫扮装游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可以以任何形式进行(游戏、治疗、培训)。在活动中,参与者在故事世界中通过扮演角色进行互动。参与者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可以获得快乐、体验以及宝贵的经历。角色扮演可以是:游戏娱乐、表演、实景练习、心理引导、自我思考等等。这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活动。当然,我这里所说的“角色扮演”没有这么复杂,只是单纯指在亲子共读中父母和孩子通过自己对书中的描写对象的阅读和理解,彼此扮演角色进行游戏互动。通俗点来说就是在阅读中为了不让阅读过程显得那么枯燥乏味,在孩子阅读以后父母可以和孩子分别去饰演书中的人物,甚至是动植物,以此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举个例子来说,我和女儿读《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到《奶奶的怪耳朵》这个故事时,进行角色扮演。我演奶奶,女儿演闹闹,演的是“闹闹给我讲他奶奶那双怪耳朵的故事”这一片段。
我本准备跟她商量一下具体要怎么演,就见女儿认真的穿好自己的拖鞋,“扑扑扑”地跑出卧室“咚”一声就把自己关在了外面,我正纳闷着这孩子是不是去上厕所了的时候,就听到卧室门“嘭”的一声响后又被踢开了,我这个气呀,这孩子怎么回事!不学好想找揍了是不是?刚想拿出我“母后大人”的威严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时候,却只看见女儿张开大嘴扯开嗓子就喊起来:“饿坏了,饿坏了,你快给我吃……”。愣怔一瞬之后,我终于明白:得,人这是已经开始扮上了。搞得我一口气噎在胸口,哭笑不得:你这到底是有多着急?这么心急,能演好才怪!看来演完之后我要好好教教你什么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工出细活”的道理。不过,虽然心里对女儿暗暗腹诽,我却也还是按部就班地陪着她把整段故事演了下来。但最终我并没能在演完之后继续发挥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因为:女儿的台词竟然比我记得还顺溜!对此我不禁感到十分诧异!于是在阅读后的放松时间就调侃他:“女儿,你是不是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啊?台词怎么记这么熟练?”“哪有啊妈妈,知道我们要演这一段,所以我早就提前看了几遍把词背熟了。”这时我才恍然:原来,在我看不到的时候,女儿已经默默在背后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我不禁为女儿的努力点了个赞,但依然对女儿破坏公物的行为进行了劝戒,毕竟我们没有专项的道具经费。女儿也欣然点头接受。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那是你女儿乖巧懂事,知道上进!”“不!”我会这样反驳他们:“没有不贪玩的孩子!有几个孩子是刚开始就愿意老老实实坐在书桌前读书而不去惦记电视机里各种各样好玩的动画片和手机上五彩缤纷的游戏的?”孩子之所以喜欢动画片和游戏机是因为那里面有吸引他们的地方,只要你能找到比动画片和游戏机更吸引他们的东西,他们的注意力肯定不会再只集中到动画片和游戏机里,那就是--“角色扮演”。试想:看动画片过瘾还是自己演动画片过瘾?这样一想,你就会完全明白“角色扮演”对孩子的吸引力有多大了。而想要顺利完成“角色扮演”这个游戏孩子就必须要阅读,这就无形中给孩子的阅读行为提供了动力,从而进一步由外而内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也有的家长会说:“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拿来进行‘角色扮演’”,更甚至有的还会说:“我没有表演的天赋,演不好”等等诸多问题。可我却只想说:“确实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合表演,我们家长也的确都不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甚至有时候有些书中的句子和词语连我们自己也都揣摩不好到底该用怎样的语气和声调去读……”但是,这些真的重要吗?没有合适的书我们可以去找,“角色扮演”不需要你有多么精湛的演技;也不需要你把台词背的滚瓜烂熟;更甚而都不需要固定的时间和场地,专业的道具和服装。相信我,所有的这些孩子都不会在意,他所在意的,不过是和你,“一起”而已--不管是阅读,抑或是表演。
其次,我认为,要把激发出来的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成长期习惯的另一种方法,则是“阅读打卡”。“阅读打卡”活动最先是由女儿的一个口才兴趣班发起的,目的就在于激励学生进行阅读。具体操作方式是这样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在每天的某个时间段进行阅读,读书内容和时间都没有任何限制,唯一的要求就是孩子必须每天都要阅读,不能间断,而家长则要每天拍下孩子读书的画面发到微信朋友圈让朋友点赞,称作“阅读打卡”。当孩子累积阅读一周后就可以在兴趣班领到一个小礼品,第二周又可以领到另外一个小礼品,以此类推。说到这里,很多家长应该都明白了:其实,这就是兴趣班搞的一个宣传活动而已。礼品也都是一些很常见的小玩意儿,女儿的玩具箱里也有不少类似甚至一模一样的东西,尽管如此,我却惊奇的发现:这个活动竟然治好了女儿本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读书拖延症”。因为,自从参与了这个“阅读打卡”活动,女儿的阅读积极性空前的高涨,竟然每天都能自觉主动地阅读,读完之后还默默念叨今天是“阅读打卡”的第几天了,再读几天又能领到什么礼品了……我有点不敢置信:一个小小的常见的礼品而已,竟然有这么大的魔力?可转念一想就又明白了。
即使是大人,在长时期做一件事时都会产生倦怠,更惶论是孩子?“角色扮演”的游戏再好玩,孩子也总有玩腻的时候,这时再单单靠内在的动机去促使孩子阅读显然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所以,其实并不是女儿有多么喜欢活动里送的这个小礼品,而是这个礼品是她自己得来的,意味着对她努力付出的肯定,而来自外部的肯定在女儿产生阅读倦怠的时候给了她坚持的理由。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之处,我也就懂得了“阅读打卡”对孩子的意义。因此,在兴趣班的“阅读打卡”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家里的“阅读打卡”活动又开始了,具体操作过程基本不变,只不过“礼品”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每天坚持阅读都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累积得到7颗就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完成一个小愿望。如果暂时没有愿望可完成,星星也可以累积记账,等有需要的时候再用星星进行兑换。行为心理学上有这么一种说法:一种行为如果坚持21天就能成为一个习惯。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女儿每天的阅读从来没有间断,后来根本都不需要我的提醒,晚上洗完澡后就会主动地拿起书本阅读了。
如果说“角色扮演”是从内部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促使孩子“拿起”书本的话,那么“阅读打卡”就是从外部对孩子的阅读行为进行强化,鼓励孩子不把书本“放下”。这样一来,内在的兴趣有了,外在的习惯也有了,孩子每天都能自觉主动的阅读,家长也能省心不少。况且,“鸡飞狗跳”的事情还是少些为好,毕竟减少一些“噪音”污染,为城市的和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属于我们家长“言传身教”的一部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