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爱在当下

——读《我与地坛》有感

《我与地坛》是很久以前就想要看的,但以前总觉得没有时间,大概是懒,就推脱掉了。虽只看了其中一二但也让我感到真情迸发,以至于数年过去仍还记得。近日想起,想回忆一下过去,便又重新翻阅,再看时又感到久违的心灵洗礼。便写下这篇读后感以留下些许感悟。

初读时,初一的我看到史铁生在二十一岁的宝贵年华下身瘫痪,只能在轮椅上度日,还需要一周三次在医院做透析。但他仍然坚强地活了下来,并投入到写作中去。那时我便被他面对不幸的抗争而感动和敬佩。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史铁生,有着铁一样的生命与性格。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史铁生是一个身残志坚的斗士,一想到史铁生我就会联想到张海迪与司马迁。但是在更加了解史铁生后我却发现,其实史铁生的意志有时也十分脆弱,而且面对艰难的人生,史铁生的态度与司马迁等不同,他不是抗争而是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无奈。他分析自己残疾后的心里活动,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探讨生死。这之后我对史铁生有了新的印象,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斗士,更是一个在残疾后正视身体残缺并借此写作去感悟人生思考生死的一位智者。然而他对于生活的热爱与乐观,对待疾病的幽默与不屈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再读时我沉浸在《我与地坛》的安详与沉静中,品味着细腻而强烈的情感,感受着他与母亲相互的爱。他对地坛的细腻描写让我感觉心灵无不宁静,给我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正如史铁生所说,看《我与地坛》对我来说就是脱离嘈杂的世界而去到另一个宁静的世界。在宁静的世界中寻找一种静谧的美。

“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史铁生在瘫痪前爱好田径,以当时名将刘易斯为偶像,并且曾经在清华附中的运动会上得到过八百米冠军。从一个身体强健的人变成下身瘫痪只能靠轮椅度日的残者,可想而知对史铁生的打击有多么巨大。那时他却只沉浸在悲伤与不幸中,整日颓废,多次想到自杀。他的母亲看着史铁生的变化,也暗自神伤,但是她要强忍悲痛,安慰自己的儿子。史铁生有着每天独自去地坛的习惯,她理解史铁生的烦闷,尽管担心可她只能默默站在原地目送史铁生离开,并在心中不停地为史铁生祈祷。地坛是那么的大,对一个没来过的人来说是那么的复杂。而史铁生的母亲怀着焦急的心情在偌大的地坛去寻找他的儿子,只为看她的儿子一眼,在繁密的树丛中寻找她的儿子是多么不容易,尤其当她的儿子像躲猫猫一样躲起来不出声。对急于确定儿子是不是安全的她来说是怎样的焦急。这样伟大的母爱多么让人动容。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史铁生的写作道路刚刚有所希望时却倒下了,再也没能重新站起来,见证他儿子作品问世,更没能陪伴着他的儿子走出瘫痪的阴霾。我在其中看到了史铁生的后悔与无奈,也让我明白,对母亲的爱不能等功成名,必须抓紧时间,在生活小事里表达对父母的爱,不能在父母远去时,空叹时间都去哪了,给父母和自己以遗憾。

了解了史铁生的生平后,读完《我与地坛》这本书,我越发觉得相比于史铁生的生活经历中的困难,我所遇到的挫折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我有什么理由不能克服困难热爱生活呢?感受着史铁生和母亲相互的爱,和史铁生的无奈与后悔。我怎能不从身边小事从当下开始去爱我们的父母呢?

从现在开始热爱生活,爱在当下,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生活态度,也是每个人心中那份最原始简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