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美丽的姑娘——奥菲利亚
第一次读《哈姆雷特》,印象不深刻。后来看了电影,不知为何只对美丽的奥菲利亚感兴趣,她有一头金色的长发,从鬓发两侧向上分别搅成两个麻花辫,垂在耳后,她长的美如天仙,有着一张最纯洁的脸,和最灿烂善良的笑容。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年轻的女孩一直都是把长长的头发,在耳侧搅成个麻花辫。
再后来,在书上看了一幅油画,奥菲利亚落水时,她巨大的裙裾和着鲜花野草树枝托着她,像小船一样悠悠地飘向远方,飘向再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可爱的奥菲利亚,还张着她美丽的小嘴,幽幽、幽幽的唱着歌,从容,从容的赴天国。
那印象太深刻了,至今鲜明历历。甚至痴想,如果一生中,有值得像奥菲利亚那样牵挂的人,让自己牵挂,让自己在乎,她也一样牵挂着自己,哪怕自己垂垂老也,也不会担心红颜消失。即便走尽红尘之路,也会如美丽的奥菲利亚一样,从容赴天国。奥菲利亚,给了我那么多美丽的联想,因为她的美丽和纯情。奥菲利亚甚至让我觉得死也是如此美丽动人的。
不久前又看了一遍《哈姆雷特》,对人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次则让我明白了,奥菲利亚只能如一条自生自灭的小船,能让她从容美丽地香消玉损,已经是作者的仁慈了。在那样的时代,在那个特点的典型的环境里。
奥菲利亚的命运只能维系在王子身上,王子爱她,至少曾经受过。她也确信王子爱她。连她的哥哥、父亲都看得出来。可是,王子背负着替父报仇,为母雪耻,为国除害的大任!这些都比对一个女人的爱情来的更重要!他在复仇的火海里挣扎,他在叔叔一次又一次的构陷中抗争,他在对母亲的失望中奋斗,他在对周围人的围追堵截中,像个猎豹一样左躲右闭,伺机反攻。这一切,让他没有时间再去关心爱情,关心一个爱着他的女人。
这个女人甚至成了试探他的筹码,这个单纯的姑娘被人利用了来试探自己的爱人,她自己都不知道,因为利用她的正是自己的父亲,而父亲是受新国王的指使。不得已中,王子杀掉了偷听的老臣——她心爱的姑娘的父亲,王子因此被堂而皇之的遣送出境。可想而知,奥菲利亚,这个孤苦无依的姑娘家,在父亲被情人杀死,情人不在身边,哥哥在外流亡的情况下,疯了。
她把一些小花插在王子生过的椅子上嘴巴里念念有词:“这是给您的芸香和漏斗花,这是给您的芸香。这儿还留着一些给我自己,遇到礼拜六,我们不妨叫它慈悲草。啊!您可以把您的芸香插得别致一点。这儿是一支雏菊,我想给你几朵紫罗兰,可是我父亲一死,它们全谢了。”
作为大臣的女儿,她必须谨言慎行,就在不久前,哥哥还要她跟王子操持距离,她就这样做了,因为她是个乖女孩。父亲让她试探王子是否真的疯了,她也照做了,因为她是个乖女儿。现在,她可以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她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给自己所爱的人采花,跟他对话。在王宫里出出进进。甚至,按自己的意愿,去编织花环,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唱歌远望。结果是树枝断了,连同她一起,顺水漂流,带着这个美丽的姑娘来到了天国。
没有她的世界里,男人们的血腥的角斗,更加肆无忌惮!
【第2篇】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读《哈姆雷特》有感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代表人物,他的戏剧不拘一格,充分融汇经典文学,民间文化和当时的戏剧实践,不论写哪一种戏,都超越了前人和同时代的人,做到了出类拔萃。他的同时代人本·琼生曾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几百年来,沧桑世变。但莎士比亚,那些魅力无穷的诗歌和戏剧却一直像磁石般吸引一代又一代人,在文学这条长河中闪烁着它那独特而又迷人的光芒。读了他的“四大悲剧”之《哈姆雷特》,深有感触。
《哈姆雷特》主要讲述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父王突然死去了,母后匆匆改嫁给他的叔父——新王克劳狄斯,正是克劳狄斯谋杀了老国王,哈姆雷特肩负着为父报仇,重整朝纲的重任。但哈姆雷特识破了他的诡计,半路上逃了回来。波洛涅斯是哈姆雷特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奥菲莉受到情人哈姆雷特“变心”和父亲被杀的双重打击后,精神恍惚落水而死。奥菲莉娅的哥哥雷欧提斯对哈姆雷特极为怨恨,克劳狄斯趁机拉拢他,两人合谋设计杀死哈姆雷特。
结合当时的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他的悲剧主要在17世纪初问世,当时正值王位接替,国内阶段关系日趋紧张,宗教纷争激化,社会动荡的风雷已隐约可闻,二三十年后便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此外,随着私人剧场演出增多,观众人员的构成和欣赏趣味都有所改变。而莎士比亚本人也步入中年,似乎对理想与现实间的鸿沟,对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因为此其悲剧主要关注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内心深处的种种冲突。1611年前后,莎士比亚完成了四部传奇剧(又称悲喜剧)。哈姆雷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史》,已经流传多年,复仇也是舞台上风行一时的情节俗套,然而这两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都焕发出了新意。
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在《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被塑造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奥斯里克是一个极会见风使舵而又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当他见到哈姆雷特时,故作绅士地摘下帽子,极其虚伪地附合着天气的冷热时,不禁让人心生厌恶。国王则是一个胆小怕死而又诡计多端,心狠手辣的小人。哈姆雷特说他是一个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国王和奥菲莉娅的哥哥雷欧提斯也被涂了剧毒的剑刺伤,他后悔已晚。哈姆雷特也被刺伤中了剧毒,他用剑刺死了国王,终于报了仇。只是,结局有点悲惨,人物都死了,让人有点扼腕叹惜。
读了这部戏剧后除了惋惜之外,更觉得做人要正直,不能利欲熏心,同时对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要足够信任。国王克劳狄斯被权力、地位、金钱迷昏了脑袋,也迷失了自己。谋杀了哈姆雷特的父亲,霸占哈姆雷特的母亲,并千方百计想要害死哈姆雷特。但最终他的下场却很惨,这也是他该受到的报应。雨果曾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为人的正轨。你们尽管在歧路徘徊,失足,犯错误,但总是应当做个正直的人。”行的端做的正,立于天地间,无愧于心无愧于他人,无愧于社会,才是一个大写的“人”。哈姆雷特并非对奥菲莉娅“变心”,但奥菲莉娅却没有相信他,一个如花的生命就如此凋谢。在生活中,我们对父母,亲友,更是要信任他们。不能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闹别扭,吵架,赌气。我们往往能伤害到的人,都是在乎我们的人,但伤害了他们,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信任,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美好,更亲密。
最后想说,英国人,乃至许多西方人,早已把莎士比亚戏剧这样的经典,当作可以生生不息地解读各种基本文化命题的精神源泉。希望同学们可以静下心,沉住气,走近经典,去触摸人类智慧的宝库!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