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读《城南旧事》有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前不久我看了《城南旧事》,结尾提到的毕业歌给了我很多感触。如今细细听来,心中悲喜交加,英子的经历像电影般一幕幕舒展在我眼前。
《城南旧事》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她五岁就随父母来到了北京城南,她就是在这里度过了她的美好童年时光。后来,林海音返回了台湾,把她在北京生活的美好都写进了这本书里。
故事的女主人工是小时候的作者,英子。那时的她住在北京城的一条小胡同里,一次在胡同里偶然认识了“疯”女人秀珍,把她当成朋友,全然不顾母亲的反和旁人的闲话,和秀珍呆在一起,后来还帮她找到了失散的女儿。秀珍在成人眼中是个疯子,但是在英子眼里,秀珍却是一位思念着爱人与女儿的平常女人。英子还在家附近的荒原里遇到了一个小偷。他迫于生计,不得不去偷东西供弟弟上学。但就是这样一个旁人眼中万恶不赦的贼人,在英子眼中却是善良的化身。
林海音把秀珍、妞儿、兰姨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在了我眼前,深深嵌入了我的心里。正是由于作者的传神描写,正是由于作者心中对童年的那一份怀念与眷恋,才使得她能写出这么一本广受欢迎的佳作。我很欣赏书中的主人公英子,她是个极其敏感的孩子,在童年时期,她虽然是个分不清好人坏人、不懂什么是疯什么是贼的小孩,但她还是能不断地感知着这个世界的人与事,具有一双属于女性的善于同情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知人性的心。所有人世间的美好或不如意、爱或恨都在一个叫英子的孩子的眼睛里映射出来,而映射出来的世界,似乎是一个善良真诚的人世。因而这部作品既笼罩着纯纯的美好,又有淡淡的哀愁。悲喜交加,这感觉似曾相识。而能把这种感觉写出来的林海音,应该是继承优秀的文学传统并在其中不断探索的结果吧。
我曾在初中读过这本书,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竟觉得这本书太幼稚,提不起阅读兴趣,现在想想,是我年纪太小,读不懂它,而当我现在真正读懂的时候,才发现,它已在一个角落静静等了我很久,期待着 “破土而出”。我在慢慢长大长大,年少的时光越来越显得弥足珍贵,童年的记忆更是让我格外珍惜。每每与朋友谈论起童年的趣事,我的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
我喜欢在闲暇的下午时光手捧《城南旧事》细细品读,总感觉能穿越时光,敞开心灵面对天真,每次捧起,就不忍放下,似乎把书放下就会把童年记忆丢失,就会在心灵上失去英子这个朋友。
也许在英子心里,存在着一片圣洁的土地,踏进来的每一个人都是善良而又可爱的。而这片土地上的人,却一个又一个地离她远去。当她经历了朋友的离开、父亲的病逝之后,她才真正地体会到自己的责任,真正的长大了。
喜欢《城南旧事》,喜欢英子,更佩服林海音。《城南旧事》这本书就像一支乐团,林海音就像是乐团的指挥者,她汲取文学传统,指挥着整个乐团的演奏。乐团演奏出的曲子,饱含了文学传统的一点一滴,阅读《城南旧事》的芸芸众生,更是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腔热血啊!我庆幸这本书教会了我保持善良、真诚与童真,教会了我勇敢面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更教会了我要有一颗坚强面对生活的心。这些难道不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吗?是的,一定是的。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