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学,助中国腾飞——观《一位科学家的24小时》有感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马祖光院士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所打动了。我在心中树立起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当一名科学家,为中国腾飞贡献一份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朱光亚和邓稼先等科学家为祖国的核武器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明了原子弹和氢弹,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在当今社会,中国科技的发展达到了惊人的速度。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前买东西,要去逛商场,现在可以坐在电脑前网上购物,轻点鼠标就会送货上门。超薄的液晶电视、3G智能手机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中国航天事业更是了不起,从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到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中国人的飞天梦变为现实。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成功潜入海底7000米,说明我国深海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科技的力量真是伟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深深地吸引着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要想成为科学家,就要具备专注、求实和创新精神。气象学家黄荣辉出生贫寒,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在学校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旭序通过细心地观察,发明了耐用吊环,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还获得了国家专利。看了他们的故事,我对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科学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兴趣。刘路因兴趣而解决了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22岁就成为了教授。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对数理化兴趣浓厚,在读大学时,由机械工程改学物理,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我要像他们一样,坚持自己的理想,让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陪伴着我走向成功。

为了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我要从现在开始加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我真的成为了科学家,我一定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祖国贡献全部的力量,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