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外出学习,周五没能在学校赶上看电影《春风化雨》,于是回到家中,在网上赶紧搜了搜《春风化雨》的剧情,发现有几个不同版本的《春风化雨》,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但有一点相同,基本都是有关于教育的。
中国版的《春风化语》讲的是在安徽宣城某小山村里发生的故事,有一座由旧祠堂改建的留守儿童中心,这是一位由名叫张运的退休老校长自办的,专门接收那些父母去城里打工、独自留在家里无人管教的孩子。于是,在这所学校里, 就发生了一系列动人的故事。
而在外国版的《春风化雨》里,也有两个不同的电影。一个版本是一所威尔顿预备学院,该学院的著名特点是沉稳凝重的教学风格和较高的升学率,这里毕业班的学生,理想就是升入名校。但新学期文学老师John Keating(Robin Williams)的到来后却一反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他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让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老师自由发散式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的追问人生的路途,甚至违反门禁,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另一个版本是美国俄勒冈州心怀远大理想作曲家格兰.霍兰为了挣钱完成事业,在中学谋到了一份音乐教师工作。第一堂课,学生弹奏乐器时严重走调,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巴赫。霍兰信心遭到了打击,但体育教师比尔·梅斯特也向霍兰说明教导学生需要无私爱心和充分时间
后来在霍兰的悉心培育下,班上学生对音乐最终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以至于影片最后,历届学生们为老师开了一场盛大欢送会管弦乐队,奏响 “美国交响曲”向霍兰表示了最崇高敬意。
其实周五看的是哪个版本的电影并不重要,因为不管是哪个电影,看完后,我们都应该得到心灵的洗礼。教育需要老师的爱心,需要从教者淡泊名利,不被不理解所左右。这样的从教者在每一个国度都是存在的,我们周围也同样有着这样一批教师,他们为着自己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工作,也许终生得不到承认,可是,我们不得不从心里承认,他们才是教育的脊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