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人生的每一步,都需要付出代价,我得到了想要的一些,失去了不能失去的一些。可这世界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
——桐华
起初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纯粹因为当时正处于“书荒”时期,偶然间在姐姐那看到这本书,只是粗略地翻了一下。时隔一年,在老师推荐的书籍里发现了这本书,重新找回它,怀着探究的心理又看了一遍,竟有了许多不曾料到的感触。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是一本关于罗琦琦成长故事的书,请允许我从情感上、经历上把这个精彩的故事娓娓道来。
罗琦琦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失去与得到的过程。罗琦琦在一岁多时,妹妹出生后,被父母寄养在了外公身边。失去了在父母身边成长,被父母关爱的机会;但得到了在外公身边成长,被外公关爱的机会,外公使罗琦琦得到了无限的呵护和关爱。五岁时被接回父母身边,没有外公的无微不至的呵护,敏感的罗琦琦在情感上也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看着父母对妹妹无微不至的照顾,她犹如身外人一般看着。罗琦琦退却了,开始不再渴望父母的爱,紧紧的缩在自己的壳里,绝望而自立。在父母的“开放式的管理”之下,罗琦琦认识了在外人眼中无恶不作但对她而言却是希望的小混混——许小波、李成等人士。在这些朋友的帮助下,慢慢地,罗琦琦打开了心房。虽然罗琦琦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但她得到了珍贵的友情,得到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他们循序渐进的引导下,罗琦琦逐渐成长。在复杂纠结的青春的淬炼中,她的偏执孤僻,桀骜不驯,自卑不自立渐渐退去,聪明理智,开朗大方,成熟自立的特点逐渐显现,所有的这些为罗琦琦成就梦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她才能完美地演绎属于她自己的美丽精彩人生。
罗琦琦的人生是那么似曾相识,在她的身上我总像是在看另一个自己:叛逆、倔强、骄傲、敏感、自卑......
我从小如罗琦琦一般被父母寄养在外公外婆身边,没有像姐姐弟弟那样生活的父母身边,从父母身上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的爱。在那几年里,我的身边只有外公外婆,他们充当着父母的角色,在他们身上我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爱护。有时我也会想父母为什么不来接我,我想见见他们,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不再期待了。后来的每次见面我都无法控制地想要逃离。
十岁那年,父母为了我的学业将我接到他们身边。周围的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的陌生,甚至在姐姐和弟弟面前我本能地低下了头,不想看到他们的嘲笑,自卑而怯懦。在父母面前,因为害怕被抛弃,我抛开怯懦、叛逆,努力学着迎合他们,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懂事。只为了博得他们的关注。那年九月份,我被送入了小学,为了不被嘲笑,小心翼翼的藏起自己的无知。记得第一次做眼保健操时,老师问‘你以前做过吗?’怕被看不起,我撒了谎,之后为了圆这个谎我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去填补。怕学习不好被看不起,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还好,付出终将是有回报的。后来,我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并交了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她开朗乐观的影响下我的性格有了转变,也慢慢地学会去理解父母,能够用心的去感受他们对我的关怀。
我想我是不够幸运的,因为我的生命中没有碰到过许小波这样亦师亦友的兄长陪我走过灰色地带。但我想我又是幸运的,在美好的青青里得到这本书,让我在这还未远去的年少时光中,懂得回忆,懂得珍惜,懂得期待爱,懂得生命的拼搏和奋斗。所以我想我是比罗琦琦幸运的,因为我并没有失去外公外婆尽孝的权利。
这人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在得到与失去中来回,没有谁会一直失去,也没有谁会一直得到。始终都要记得,上帝关上了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第2篇】
读完这本我最大的感受应该是感同身受,我的成长也和书中的主人公琦琦一样,在小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情,不在父母的身边长大,以至于长大以后和父母也不是很亲热,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的地方我都觉得他和我是一样的,即使和父母相处的很久了,但是也没有那种孩子和父母间的亲热,虽然我知道父母尽力在弥补这种隔阂,毕竟在我看来,有些感情方面的东西是根深蒂固的,这本书被誉为80后怀旧读的,女主角罗琦琦身上凝聚了八零后那一代人的复杂青春时光,他用真挚的情感,真实的细节,讲述了一段发生在那个年代精彩的青春故事,主人公好似拥有两种性格,在外地,她天性桀骜不驯,从不爱妥协,在家里他安安静静,永远只知道抱着书,躲在房间里一个人享受青春期的他,游走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作业,考试,小团体的校园,游戏机房,小混混斗殴泡妞的社会里。他看着中国第一代歌舞厅的开启,看着香港台湾娱乐来到我身边,青春的他们,开始追星……我想这也是80后所经历的东西,这同时也就是这本书为何会被誉为八零后怀旧读物的原因。
对于青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遗憾,也值得回忆的东西。我想主人公罗琦琦的遗憾应该是由于小学时讨厌英语老师便开始放弃英语,以至于后来他的英语一直都不好,值得回忆的大概就是和小波以及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光了,他们共同成长,一起领悟了青春的美好时光与疼痛,但最终也因为现实问题而分开,这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要问我为什么喜欢书中的主人公罗琦琦,也许是因为佩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年级倒数带成为名列前茅的好学生,再到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但是更因为她独立,放荡不羁的性格,他从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因为老师的不讲理儿发展到乒乓球台上时,她能做到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而是渐渐的和打乒乓的同学成为朋友,以至于老师也没有了办法,他的这股子执着的劲,也许是他们通过努力考上清华大学的原因。
这本书的结局也是开放性的,并没有交代主人公到底何去何从,我想我们的青春也是这样的。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