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玉 。"   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

我就在暑假看了一本好书《儒林外史》,这本书出自清代作家吴敬梓之手。这本书是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是中国叙事文学中讽刺艺术的高峰,它开创了一个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书中介绍了王冕、范进、杜少卿、周进、沈琼枝等人物形象,同时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黑暗与腐朽。

《儒林外史》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大孝子郭孝子,被迫出家的父亲不认可他,尽管郭孝子千里迢迢来找他。可是郭孝子还是默默无闻的供养父亲,他一直在照顾父亲直到拿到了父亲的遗骨。完成了自己应做的。郭孝子是天下难得的孝子。我们就应向他学习!

《儒林外史》中最令我敬佩的是奇女子沈琼枝,她被宋盐商骗去当妾,自己用了妙计出逃了。在当时的传统观念中,女子始终与“弱”子联系在一齐,但沈琼枝却恰恰相反,她不畏权贵,出逃后,她凭自己的满腹才情,写诗文出售,最终讨回了自己的清白,和宋家解除了婚约。

《儒林外史》中描述了很多人物,读了之后,我感触万千,明白了什么是近墨者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子,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第2篇】

古代“最火”讽刺小说 ——读《儒林外史》有感

这一学期,我读了许多书,但在这堆书里,唯有《儒林外史》能使我记忆犹新,书中的故事能让我念念不忘。

《儒林外史》是清代的吴敬梓写的,共有五十六回,描写了近两百多个人物。写了近4万字。其中有一些文人,被科举制度所伤害。渐渐灵魂变得丑恶,人性开始被扭曲。如范进和周进二人,对做官如痴如醉。但结果被折磨的人鬼难分。但!

中举过后,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当了大官,别人开始对他们越来越好。我们现在也不是这样吗?别人穷时看都不看他一眼。别人富贵了立马去讨好,奉承他。

当然,《儒林外史》除了讲一些腐朽之士,也讲了一些令人佩服的文雅之士,就比如说王冕,他家里非常的穷,但是他从小就非常努力,一边帮别人放牛,一边用功学习。12岁就对天文、地理、诗经了如指掌,后来他对画荷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靠卖画养家,后来有当官的请他画画,他犹豫再三。问过了母亲才画,后来他当了大官。依然孝敬长辈,像他一样孝顺,洁身自好,勤勉的品质。不是我们都该学习的吗?

读了这本书,我看见了一个封建的,顽固不化的清王朝。对比现在的生活,我觉得真该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3篇】

读《儒林外史》有感

四大名著在中国那可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但人们很少知道《儒林外史》是四大名著之下的第一书。

《儒林外史》是清朝吴敬梓所著。主要写了明朝进士儒生的仕途生活,讽刺了当时万恶的八股文科举制度,是一本不输四大名著又一佳作。《儒林外史》将历史与虚构完美结合,里面的年号与部分人物都是真的,有部分人物和故事是假的,给读者以身陷历史与小说之间,真真假假。

《儒林外史》最出名的片段就是范进中举了。范进是个老童生,科举五十年,一次也没中。有一年科举考试,主考官慧眼识珠,让范进中了进士,自此之后,他便如日中天,别人对他也是愈加恭敬。后来范进简直成了中年得意的代名词,可笑的是他的丈人胡屠户,在他落魄时,他冷嘲热讽,横眉竖眼,范进中举后,他毕恭毕敬,连走路都要帮范进抚平衣服,他丈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变色龙。范进是一个被科举腐蚀心灵典型的例子,当他听到中举的消息居然疯了,还是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才清醒过来的。

这本书中最让人钦佩的还是杜少卿。杜少卿家财万贯,有十万余两白银,说富可敌国也不为过。但他丝毫不惜财,广交豪杰,被别人骗钱也不恼。导致最后变穷,也毫不在乎,依旧逍遥自在游山玩水。从这个人物可以看到作者吴敬梓的影子,慷慨而仗义。他反对八股文制度,反对歧视妇女,是游侠豪杰。

清谈,在现代人看来,不过是不干正事。但在古代,这是不出仕隐居的代表。清谈风在古代人中十分盛行,尤其在魏晋,著名的竹林七贤就是其代表。而在《儒林外史》中也一样,虞育德、庄征君、杜少卿都是京城乃至当时的明朝的名士,都钟爱清谈。

《儒林外史》可谓一部伟大的讽刺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