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汝窑碎瓷,一支曲,一座城,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初读《天青》,我便折服于作者的绝妙构思。以瓷为针,以英雄为线,作者将一幅壮丽的大宋图像展现在读者面前。宋,一个以美而著称的朝代。淡雅脱俗的字画,内敛含蓄的汝瓷,意境深远的宋词,无一不在向人们讲述着宋的繁荣与昌盛。可美丽的背后往往暗藏着毁灭。极度的重文轻武,使这个朝代最终走向了灭亡。

《天青》便以一片由天神青帝之女——天青为引,借其之口分别讲述了秦哥,宗泽,岳飞,文天祥的故事。一位叫金杏的女孩,偶然间得到一小块宋代汝窑瓷片。不料,这是天帝之女——天青的人间化身。由于天青私传“人曲”给嵇康,天帝大怒,将其贬下人间。青帝疼爱女儿,暗中指引其寻找“清明城”,希望唤醒女儿,收回“人曲”,重返天界。然而天青最终违背父命,为保全“清明城”,甘愿受罚化作尘土,后由宋代窑匠秦哥烧制成青瓷酒盏,被宗泽,岳飞,文天祥,谭嗣同等一代代英雄所传承,追随各位主人共谱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爱国乐章。

初次阅读此书,我一直不明白何为“人曲”,何又为“清明城”。后来,再次翻阅此书,方才略有些明白。

“人曲”,其实就是人间正气。嵇康所弹的那首《广陵散》,在书中即为天青不顾戒律私传的“人曲”,《广陵散》全曲灌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正气,“纷彼灿烂,戈矛纵横”。在嵇康心中,这已不仅仅是一首曲子,它更象征着他的人生。嵇康自幼鄙夷那些所谓的教条立法,更深恶痛绝乌烟瘴气,尔虞我诈的官场仕途。他深居山林,如痴如醉地追求着自己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可是他这种“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统治阶级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统治,此人非杀无以正民风、清王道。于是,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爱至深处的《广陵散》,实则就是他所向往的充满正气的人生。

而“清明城”,则是“人曲”汇聚的地方,那里有正义,有爱,有奉献,亦有光明。

如今的中国,正处于急需懂“人曲”之人的时代。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上也同时出现了一些价值观混乱,缺失信仰之人,企图危害社会。我想,李秋沅老师写出《天青》这本书,不仅是为了给孩子们普及文天祥,屈原等人的英雄事迹,实际上也是想借此书,来唤醒人们心中的“人曲”,希望大家可以追随着革命英烈的脚步,弘扬民族精神,发奋图强,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让人间充满正气。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活品质的提升,往往会使许多人沉迷于荣华富贵,却忘记了做人的原则。诱惑越大,越应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只有“人曲”,方能使人们在诱惑之中有着清醒和自觉的认识,从而不迷失自我。当“人曲”能够真正地在每个人心中响起,那么世界也将变成“清明城”,处处是爱,是光明,是美好。

有人曾曰“境明,千里皆明”,一个人若心灵纯净,那么万物在他眼里都是纯净,明亮的。一个人若内心光明,那么在他眼中世界中没有黑暗在滋生。自己内心如若充满正气,何处都是“清明城”。当我们在缅怀革命英烈的同时,不妨也试着唤醒藏在自己心中的“人曲”,去体会英雄们谱写的爱国篇章。也许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千里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