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读《我们仨》有感

书中说道:“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路在何方,家又在何处?我的家亦很普通,一家四口,父亲母亲弟弟还有我。我的父母在外打工,弟弟还小,便在父母身旁念书,而我,独自一人在合肥念书。这点倒是有些愧对父母,因为父母是将近半百的人了,身为儿子却不能陪在身边,所以只好多叮嘱弟弟要听话,别惹父母生气。

父亲从小就带着我,他在屋里工作我就在外面玩,反正我是没有人管的野孩子。母亲实在两岁的时候走的,当时的我还小,不懂什么人情世故,稀里哗啦地哭了一场,然后被塞俩儿糖,就破涕而笑。从此,母亲就消失在记忆中。父亲也从不提她,只是埋头地工作。偶尔工作忙的时候,父亲就会下一点面,让我到一旁吃,或是,让我买点零食吃。直到晚上,有空了,爷俩躺在床上聊聊天,看看球赛,估计我喜欢踢球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日子虽然苦了点,但还算有些乐趣。因为父亲本就不爱说笑,总会板着一张脸,小时候的我畏惧他,总想着以后长大了一定要出去。现在想想,真的有点幼稚。

后来,父亲怕我因为母亲的事不能健康成长,所以就找了一个后妈。后妈很矮,一点也不像现在的我。我依旧记得父亲一身西装,“母亲”穿着旗袍,款款地走过红地毯。这是多么大的“福气”,能看到自己的父亲结婚的样子,我果然是最独特的人。母亲带我还行,至少三餐是没问题了。只是少了些关心,就和保姆一样。母亲人不坏,这是实话,不然那她也不会少这么多年的饭给我吃,这点,我是要感谢她的。

这样,就有了弟弟。弟弟现在只有九岁,比我小七岁。是个很调皮的捣蛋鬼,在家里,也只有父亲能管住他。单父亲忙里忙外,总有不在的时候。这时候,他就有“猴子王”的气魄。他会经常来烦我,或是来和我打打闹闹,我说他,他也不听;每次气的我都要动手打他,但母亲总是会帮他,总会说“他还小,你就不能让让他吗?”久而久之,我也懒得和他们讲话。现在弟弟变的嗲嗲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母亲宠的。

这个家庭是支离破碎的,残缺不整的。弟弟还不懂事,父亲和母亲不和,我和这个家又不和。这点倒是怪我,我天生性格孤僻,对谁都是冷淡淡的。父亲也总会因为这个那个和母亲吵架,单大多数是因为母亲带我不公正,所以父亲发火。可是每次一发火,就会牵连到我。说实话,我感觉父亲活得很累。但身为人子,我确实没有做到孝道,对此,我很自责。

家还是那个家,只是少了些什么。就好像书中写到:“他们父女两个玩得正酣。钟书怪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

阿圆理直气壮地喊:“Mummy 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称呼,随口叫。)

“做坏事”就是在她屋里捣乱。”或许,我们家就是少了些许这个。但我生性闭塞,父亲又严肃死板,可能就不会有了。其实,我很愧对父亲。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孤傲,更是自己的少年不懂事,可惜我已不是少年。怀念往日,总是温暖而洋溢着淡然的味道,像秋天的落叶,像冬日的阳光,那样平静而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