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我们仨,我们仨——读《我们仨》有感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是这本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我仿佛从这句话里看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感受到了三人间温暖的亲情。

1.万里长梦

“这是一个‘万里长梦’。”在第一二部分里,他们在梦中相遇相失,正如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分分合合。

“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会时,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在梦中,一家人相依为命,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作者的记忆里,在英国留学的几年里,应该是他最幸福的时光,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像是上天赐予他们的一份礼物。在这63年间,他们的足迹跨过了半个地球,穿越了风云变化的半个世纪,及时经历坎坷,但他们仍然相濡以沫。在他们仨的心中,级永远是最温暖的避风港。

2.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第三部分是回忆这个家的点点滴滴。杨绛先生一家好像总是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趣来,比如饭后遛弯儿是“探险”,而彼此分享所见所闻则称之为“石子”。“世界毫无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在故事的最后,钱瑗和钱钟书都离开了人世。在作者的心目中,他们只不过是走散了。

在整本书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他们彼此给对方的爱。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就在身边的亲情。手机虽然方便了我们地沟通,但也成为了我们与家人间交流的障碍。当我们低头看手机是,却忽视了身边那份最平淡却又最真实的情感。那就是亲情。

但我们遇到困难时,总会与家人抱怨自己的不行。不如乐观一点,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享受生活。

这个美好的故事,在作者的心目中却像是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他看似真实,却又不现实。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相依为命,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可梦总归还是要醒来的。

亲情在我们心中似乎并不重要,但确实最真实,最平凡,最温暖 。请珍惜身边的亲情。

【第2篇】

无法分割的我们仨 ——读《我们仨》有感

相亲相爱的我们仨,血脉相连的我们仨,无法分割的我们仨。

《我们仨》这样一本纪实文集,轻松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过的六十几年岁月。从两口之家的小甜蜜,到两人去到牛津,在图书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总也找不到什么喧哗的声音,找不出任何干扰项去打破这片宁静,老人像是在轻轻的对自己言语,在亲人墓前一起回忆那逝去的日子。她不曾想把人生描绘的多么壮丽,多么缤纷,却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她爱着她的丈夫,女儿,她有着普天之下女人所有的那份热忱,那份牵挂。然 她的不同,除了书本,除了学生,除了家庭,其他的纷纷扰扰均与她绝缘,他的文字里透出来的尽是黑白底色,年轻时候的含苞待放,大家闺秀,到老年时候的沉着坚毅。在这片田地里,你何处去寻找市侩气息?又有什么比这无声的坦然更有重量

读了扬降的《我们仨》,从作者 行云流水般文字里,真切感受到她和钱锺书以及他们的女儿阿媛一家三口的至情至爱。其情之真,其爱之切让我对家的含义,对爱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自己饿肚子的时候,会想到妈妈可口的饭菜;在生病的时候,会想到家里面温暖的“关怀”;在生气的时候回想起爸爸常在耳边说开心生活,活在当下;在不想再坚持下去的时候,回想起爸妈任劳任怨的表情……现在只要想起爸妈为了我读书那么的辛苦,而自己总是不会体谅爸妈的苦衷,而仍性妄为,我的眼泪就会情不自禁。这种爱,真的应该满足,我真的很幸福!

家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它更能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当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家里有一盏期待的灯火;当我们远行时候,家里有一份长长的牵挂。无论离家多远,我们回首遥望的是它,期待回归的也是它。家是我们永远的驿站,是依托情感永恒的家园。这个安全、平和、宁静、温馨、温暖的港湾,需要我们用心去营造。

家在哪里?家不过是旅程中一个个驿站,旅途的起点和终点。家在哪里?其实世上本没有家;亲情是砖,是瓦,于是便在心里砌出一个家;坚强是房梁,是支柱,于是便在飘摇的风雨中撑起永不塌陷的家。

在路上,我们不会再迷茫。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第3篇】

【忆那三口之家 】

最近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颇有感触。这本书讲的是发生在他们家的一些事,字里行间都透着浓浓的亲情。 

全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讲述一个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住,相聚相失的经历。 

我们俩老了 

这是全书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看做是整个作品的序言,以“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了序幕。她以一个梦写出了她和钱钟书已经老了。每当读到这一段,就能体会到当时杨绛先生的辛酸与无奈。 

我们仨走散了 

这是这本书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又分为三个小章节,“走上古驿道,古驿道上相聚,古驿道上相失”。这个部分写的就是一个万里长梦,而杨绛先生一直在这个长梦当中。钱钟书先生和女儿的相继离世,使曾经一个温馨的学者家庭在古驿道上相聚相失。最后,只留杨绛先生孤身一人来回忆和纪念“我们仨”,离愁中夹杂着温馨,淡然中夹着无奈。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这是此书的最后一部分,是整个作品的主题部分。作者采用了回忆录的方式,将63年一家人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作者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53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钟书去世,63年间这个家庭的坎坷历程。杨绛先生对生活无比积极乐观,正如她写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文章主要内容就是这三个部分,而我们要领会的是他们的性情。 

首先,从杨绛先生的人生观来看,勤奋和乐观是她们的生活基调,杨绛先生相信命中注定,但更注重个人努力。无论他们多么艰苦的环境,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那是他们的乐趣。而杨绛先生的价值观也反映到作品中,字里行间无不看出他们淡泊名利的性情,实在是古今少有,让人肃然起敬。 

所以,他们是不寻常的遇合,他们相处,既有各不相扰的专心读书,又有融洽愉悦,妙趣横生的“捡石子”游戏。一家三口经历坎坷与磨难,却因为一起的彼此安慰,共同承担从而创造乐趣。由此可以看来,杨绛先生一家三口的相知,相思,相守,相爱,是多么令人敬重与羡慕。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带着烦恼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