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精神财富的永恒

这是一个饱受着苦难的底层人民的孩子,生活在苏维埃政权成立时期,教育也只是小学水平,然而社会的不公平和黑暗,早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阴影,他就是保尔,一个在战争年代的青年。

为了革命,保尔走上了战场,为了政权,他牺牲了自己的健康,但是他没有抱怨,反而认为残疾的自己是布尔什维克的尾巴。在战争年代里,他作战异常勇猛,在一次激战中,还受了伤,最终没有办法去前线。然而,在建设年代中,他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同样也付出了他的健康,倒在病床上的他仍然为苏维埃的无产阶级战士树立了榜样。在完全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从低谷中走出,开始走上文学创作,最终有所成就,继续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保尔,一个无产阶级的贫苦人民,最后成为一个无产阶级战士,在国家的红色旗帜上,也流淌着他的鲜血。同样,在我国的红色革命中,又何尝不是,又有多少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献出了生命,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诺夫斯基用自己的经历加上生动的文字写出了这一巨著,全文生动形象,没有过分的夸张和虚伪在其中,让曾经经过红色革命的中国,也同样有真切的感觉。

在青春荡漾的年代,我们也同样应该满怀激情,用青春来谱写我们的人生,像保尔那样,用青春和活力来建设国家,我们要用向上的力量来点亮我们的未来,用知识改变命运,用能力创造出完美的明天。在短暂的三年里,没有太多的时间容我们去思考,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向上,全力拼搏,在三年后的高考中,交上一份亮丽的答卷。

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可以找到令人振奋的情景,每当我拿起这本书,都会有种激情同发的感觉,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洋溢着斗志昂扬的气势。

一本好书并不在于华丽辞藻,而是在于是否真实,是否感人,是否能带给他人一种向上的精神。

【第2篇】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他这本有着自传性质的小说中几乎记载着他真实的一生。而小说的出版过程并不像他在卷后所说的那样一一书稿寄往出版社后几天就得到了回电,事实是,书稿被退了回来,后经几位朋友和自己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勉强收下。当人们都将作品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和作者本人两者混合起来,他却说:“我在书中描写的不是某一个保尔。柯察金,而是千千万万个为争取自己幸福而奋不顾身投入战斗的男女青年。”

细细读来这部小说,除了保尔,还有对他的成长有着重大影响的朱赫来,阿尔青,以及冬妮亚、谢廖沙、丽达和达雅等一代人。他是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缩影“保尔精神”的主要之点在于他对革命的忠诚,积极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一一不是尽力,而是一定要到。    

或许你会以为这样的一名革命斗士离我们的生活太过遥远,但保尔。柯察金何尝又不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他也犯过军纪,做过傻事,也由于自己对革命片面的理解,错过与丽达相爱的机会。这一人物形象可敬而又及其可亲。如今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保尔所处的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已过去了大半个世纪,而“保尔精神”仍被一代代地传承着。尤其是曾经从这部小说中受到过教益的中老年读者,仍在崇尚着那种反对压迫、不是尽力而是一定要做到的精神。这种社会心理反映出新的时代要求,人们如今谈物质多了,谈精神少了,而这样的一个冷漠的社会,是不健全的。而现在的我们,是否只因一次失败而停滞不前,是否只因心力交瘁而放弃努力?不是尽力,而是一定要做到。对于保尔所经历的磨难,我们显得何其幸运。或许我们内心都怀揣着伟大而崇高的梦想,每天都嘟囔着要去实践它,可梦想并不是挂在嘴边炫耀的空气,而是需要努力的行动,等到对的风,我们展翅翱翔;没有风,只要拥有足够强壮的翅膀,我们照样拔行。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只有摆脱虚无的理想,正视现实,拼搏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才能,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不是尽力,而是一定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