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矛”与“盾”的较量是生活的主旋律。正如钱钟书在《围城》中所述:“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书中的人物在“说得着”和“说不着”、孤独与热闹、流浪与回归之间徘徊,踽踽前行,才终在平衡中找到真我。万里蹀躞,以真我为归。
相顾无言,寻一言语知己
可以说话的人遍地都是,真正交心的却寥寥无几。老汪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独到的理解: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这也是杨百顺一生的映照,杨百顺没能依了名字“事事顺心”,而在一次次“出延津”中受挫。他执着于“栖息”,实际是一直在追寻一个知己。即使最终遇见巧玲,却又意外走散。林语堂说:“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许多人一生都在寻找可以“说话”的人,最终却一无所获。
熙熙攘攘,寻一孤独净土
孤独是山涧鹂鸣,或空寂或热烈,寂寞的烟火也有自己的绚烂。《一句顶一万句》被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它以宏大的叙事,讲述几代人的故事,展现了同样的孤独。知音难觅或许是令人痛苦的毒药,亦或许是灵魂的解药。刘爱国与庞丽娜结婚,为的就是“说得着”,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甚是热闹。他们最终离婚也是源于两个人无法排解的自我孤独。牛爱国能够早些挣脱枷锁,放下对孤独的恐惧与戒备,不再活在婚姻的阴影之下,这是孤独赠与他最好的礼物。人类的孤独是存在的,无可避免的。周国平说:“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推人地领略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充满对别人诚挚的爱。”既然必要的孤独不可或缺,何不享受这份寂寞?
兜兜转转,寻一自在真我
小说前半部分为“出延津记”,后半部分为“回延津记”,杨百顺一直折腾,却又“随随便便”,没有目标,飘到那是哪,可最后想的还是童年喊丧的罗长礼。一生流浪,只为确定儿时那不被认可的梦。牛爱国为完成母亲遗愿,又一路寻回延津……从爷爷到孙子,两个相反的方向,演绎着相似的故事。不同的是,牛爱国似乎知道了点儿生活的道理,一条路兜兜转转,出走与回归并没有完全相悖。“世间的事情都是个绕”,绕来绕去,我们总期盼一个结果,即使没有答案,也要找到一些启示,这也正是“追寻”的意义。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我们不知道那“一句顶一万句”的是怎样的话,但我们一生都在追寻。于喧嚣中吟唱孤独,平衡世间纷扰的矛盾,找到真我,便是最好的归宿。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愿下一次雁字回时,我们能感到孤独的喜悦,而非茕茕孑立的凄凉。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