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被狐狸骗一次》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沈石溪的《再被狐狸骗一次》这本书,其中一篇《瞎眼狐清窝》使我深受感动。

动物有清窝的习惯,所谓清窝,就是将满一岁半的小狐狸用暴力从窝巢驱赶出去,强迫他们离开家,独立生存。

在水磨坊下住着一只双目失明的母红狐和一只才一岁零两个月的小公狐,瞎眼母红狐带着儿子极难寻找到充足的食物,他们有时就守在老鼠洞前用伏击的手段捉老鼠充饥,更多的时候跑到臭气熏天的垃圾场里捡食人类抛弃的残渣剩饭,饥一顿饱一顿。落魄潦倒,艰难度日,母子俩很快就瘦的皮包骨头。

那天,“我”到水磨坊去舂糯米粑粑,天快黑了,“我”走在回来的路上,突然听见水磨坊下传来凶猛嚎叫的声音,“我”朝喇叭形的石槽望去,看见母红狐的脑门顶着小公狐的胸脯,冲到石槽口,猛地一推,一个要进,一个不让进,在石槽口你推我撞,你撕我咬。这是颇为典型的狐狸清窝的情景。“我”简直不感思议一只双目失明的母狐把小公狐驱赶出家,等于在自杀,瞎眼母红狐别说是抓老鼠,就连腐尸也难以找到啊!隔了几天,“我”有事又到水磨坊去,看见母狐早已停止了呼吸,但仍高昂着头,身体堵在石槽口,他面前放着仓鼠,毫无疑问是小公狐辛辛苦苦捉到送给他吃的,但母狐直到饿死,也没有动小仓鼠。可以想象母红狐是在用拒食的办法向小公狐表明自己的态度:你必须出走!你不能回来!

读完故事我被动物清窝的精神感动了,如果动物在幼年跨向成年的转折关头,没被清过窝,也就没经历过被驱逐出家的苦痛,也就不会用生命作抵押的开拓,也就不具备独立生活的生存能力,没被清过窝的动物,就像没汤过火的刀。没开过口的剑,永远也长不大,母狐之所以宁肯饿死也要把小公狐赶出家,就是不想让儿子成为窝囊废,人类和动物比起来,有很多家长事事处处都帮孩子包办,最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无用的人,其实这些家长还不如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