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飞向太空港》有感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书架书本封面上有一艘长征2f载人火箭,箭体上有着“中国航天”四个大字,瞬间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可是科技的忠实粉丝。
这本书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中国发射外星之艰难,最令我感动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历史的“巧合”,中国人的进取。
一开始随着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发射成功,使中国的目光落在了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1984年4月下旬,航天部拨款20万人民币,组建了以乌可力、陈寿椿、黄作为为首的“航天开发十人小组”。1985年6月,国际航天航空展,乌可力这个蒙古大汉,将中国的现代火箭带出了国门,而又正是在700多年前,他的先人成吉思汗用武力将中国的古代火箭传入了欧洲。
这不是历史的巧合。在成吉思汗那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自清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以来,这个号称“火箭故乡”的国家却衰落下去,最后竟被英国的火箭轰开了国门。但在,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进行一番奋斗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又经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终于在世界上抬起了头。而这也正源自我们中国人的自强不息与不断进取。
第二个方面,中国的复兴,先辈们的奋斗。
1986年,西方国家的接连航天发射失败,却给了中国人以打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机会,并且第一次“开刀”的对象是当时的航天大国——美利坚合众国。这当然是一条艰难的路,当时许多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来到更多的是轻蔑和不看好,更有甚者是在侮辱中国。但经一番努力,在一位休斯敦公司的首席科学家的认可之下,事情有了更好的进展,最终签订了合同。不过其中的苦和酸都是一言难尽的。
想想看,当时初出茅庐的中国,在世界航天大国的面前是多么的卑微,多么的不值一提。但如今中国的强大,使我们自己的航天水平达到了世界顶尖,可见我们的先辈为此做出了多大的奉献和努力。
第三个方面,生死誓言现实体现,肯吃苦,敢牺牲。
中国所发射的卫星是美国制造的亚星一号,但美方的到来却又增加了不少矛盾。比如,发射架不达标,星箭对接接口和火箭发动机等需要改动等等。其中有一个发射架不达标?没有逃逸设备,它是当发射架上发生事故时,用来迅速逃离现场的设备。为什么在我国的发射场没有呢?那是因为一旦出现问题,我国工作人员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非逃命,所以在那次发射之前,中国的发射场从未有过逃逸设备。还有一次,美方托中方运输一种十分危险的燃料——无水肼,但中方既没按美方的要求加钢板和其它转运条件,甚至在不方便运输气瓶时直接用手搬肩扛,最终安全抵达目的地,美国人个个目瞪口呆。
可见我们中国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是真实的,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的老黄牛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如若没有这种精神,那么中国的复兴,只是几句口号罢了,是想想就算了的,而那复兴的中国也只会出现在梦境当中罢了。
所述的三个方面仅仅是我国为这次发射卫星所作的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都是可以与此相媲美。最终在我国千千万万工作人员的努力下,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终于成功的将亚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在本书中,中国人面对各种困难,却依然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不轻言放弃令我敬佩,同时我也明白了中国航天走向世界的艰难。祖国的强大,更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打拼出来的,而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未来,更要做好自己,一要不怕苦,二要随时为祖国献身,三要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将来在合适的时机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