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对世界产生了自己的思想时,世界万物会变得不同。一星半点的雪花会变得空灵澄澈,像精灵般纷纷淋淋地降落在大地上,富有了灵性。一片秋叶落地,不再显得凄凉,而被赋予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境。然而我觉得可以带给人思想的一种文体,便是诗歌了。诗歌将优美的词藻与朴实无华的思想交织在一起,将我吸引,并我深陷其中。最近便在读《艾青诗集》,认真品味后,身边的阳光、街道、天空似乎都在诗歌的衬托下变得更有诗意了。

“动作多么活跃,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艾青的诗歌常用一些句式相同,音节押韵的词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从《大堰河-我的保姆》《人民的城》《黎明的通知》等诗中,我感受到他浓郁的情感:对现实的批判,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句穿梭在现实与思想之间,虚实相结合。

记得很清楚的是艾青写得一篇《听,有一个声音》,它通过文革时期被“四人帮”所陷害的张志新的视角,直观地描写了当时社会的不公。运用第一视角,让文字读起来更加有感情,仿佛是一个人在对我诉说着什么。“铐上手铐”“钉上脚镣”“割断喉管”......这些运用了排比的语句,气势更为浩大,让所描写的环境更加悲壮惨烈,不禁让人心中叹着凉气。当时的艾青也同张志新的遭遇一样,被冤枉,遭到不公。是在怎样的压迫下,才会迫使他写出如此愤慨的诗句呢?他很勇敢也很善良,站了出来替同伴发声,诉说着不公。诗歌开头并没有提到“我”是谁,而是让读者抱着好奇,伴着激情的语句,逐字逐句读下去。渐渐地,故事如同一层层迷雾慢慢散去,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我了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不禁为那时的人们惋惜。换作我,在那样的黑暗社会中, 我又是否会对祖国状况担忧呢?又是否会为遭到不公的人站出来发声?至少艾青在那时站了出来,值得我们敬佩。

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希望》这首诗,每一句话都生动描述着对希望的理解。“梦的朋友,幻想的姐妹”,这是诗歌的开头,没有主语,反而营造了一种神秘高级的氛围。希望是介于现实与梦想之间的物质,看似唾手可得,却又是遥不可及的。诗歌不提主题,却紧紧围绕主题开展;不提希望二字,却能让我清楚的明白何为“希望“,这是我需要去学习的写作技巧。“希望”的确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艾青把它比作蝴蝶,美丽却狡猾。当你追上去时,它不予理会,然而当你欲放弃时,它却在无形之中牵引着你向前。读完那精炼的词句,我的心为之震撼,也充满了干劲,不禁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所以我相信只要努力一把,就可以将希望“拽”进现实,梦想成真。

读艾青的诗,既能欣赏到推敲后优美的词藻,也能感受到强烈而富有深意情感与思想,使我收获颇多,感悟至深。而我需要去学习的知识,便都埋藏于书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