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闲来无事,翻开尘封已久的《三国演义》品析起来。已经许久没看这部著作了,今日再见,果然有新的发现:书中许多人物的命运竟与“沟通”有着密切关系。
先来说说建立蜀国的“一把手”刘备吧。他从一个卖草鞋、草席的小摊商贩做到最后的蜀国皇帝,靠的是什么?是与人的沟通与和别人交往的密切,他刚起兵时,听说诸葛亮那人有能耐,便要去请来做他的“参谋长”。这段写他们三兄弟的不同反应的字句,足以看出刘备的外交手段有两下子。关公红着脸在边上咱先不说,单看张飞一句话:“怎能请哥哥亲自去?待我取一根麻绳将他捆来!”就足以看出张飞的鲁莽。接下来刘备登场,好说歹说平息了兄弟的怒火,接着拉着他们三顾诸葛亮的茅庐,可谓雷打不动。后来终于请到了他,为大蜀国建立了汗马功劳。后来刘备的队伍日益壮大,与他善于沟通,广纳人才的性格不无关系。
接下来说说黑脸张飞,这家伙可不好惹。也不能总一味说他的坏话,他对兄弟的义气与忠诚那是没得说的。但他对下属人可的确不怎么样,三国刚开头就有他的“威武”一面:怒鞭督邮。在官场待人应谦逊和气,他却好,一点不懂为官之道,见到人家督邮傲慢一点,也不和人家好好沟通,直接拖出门去,捆在树上,用柳条抽得人家死去活来,后来害得刘备大哥乌纱不保,肚子里 还 忿忿不平。还有一次是关公辛辛苦苦过五关斩六将,把自己的两位大嫂救回。张飞却咬定关羽是叛国了,囔着要和关羽决一死战,关羽要和他讲明事实他也不听,差点闹得兄弟相残。张飞死时也是因为残忍对待部下,不休恤他们才被杀的,一代豪杰就因为不善沟通而弄个这样的狼狈下场。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三国演义的卷首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久必分。”当然现代国家很少这样了,那是因为外交家和联合国的存在,如果三国时期的君臣们,也能和和气气地与他国沟通,那就不会造成那么多悲剧了。也不会发现“分久必合、分久必分”的荒唐规律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