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别人撑起一把伞,自己的心就永远不会被淋湿。

一位老人每天接送孙子上学放学,都有打不完的招呼。读三年级的孙子有一天忍不住问:“爷爷,您认识的人真多啊!”爷爷笑着说:“其实很多人我都不认识。”没容孙子继续发问,爷爷慈爱地抚着孙子仰着的头,继续说:“我举手与他们打招呼,他就会想,刚才那个老爷爷是谁啊?这样他一路上就不寂寞不孤单……”

我们大都是小人物,做不到“恩泽”人世,但是仍然可以像上述那位老人一样轻松地,不太操心地影响着别人的心情,比如面带微笑,让人如沐春风,你一点也不吃亏,也不吃力,但是可以让每一个感应到你友善的人,也赏心悦目起来。给予的同时,收获了心灵的慰藉和温暖。人与人是相依相存的,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为后人造福。爱是人生之源,一个人的心中倘若没有爱的泉水,那也就不会有人生的绿荫。有了爱,纵然是满眼阴云,遍地荆棘,你也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的迷恋和神往。

爱,富于生命中的细小善念中,这是一种德行。及时行善,不仅能体验美,还能创造美。善是种子,谁播种它,就能收获美丽。有时我们顺便的举动,也能够将关怀送达他人。有人说“顺便的爱,是最好的爱。”当爱与给予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成为我们内心的一部分,即使没有回应,我们也从分离中得到了生命的感召,或许我们失意困顿,如果给自己一个微笑,不仅是一种积极的暗示,也或多或少能够得到他人的微笑回应,善意和笑脸为什么只留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呢?

2009年美国公开赛上有一个场面格外让人心动:一个男子单打比赛,观众席上几乎坐满了观众,大家都目不转睛,期待着比赛尽快开始。两名运动员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发球运动员数次将球举过头顶,蓄势待发,但裁判微笑着示意他再等一等。看到迟迟不开球,观众席上开始躁动,发球运动员也向裁判耸肩表达自己的不解,裁判不急不躁,微笑着把手指向了观众席。这时大家才发现,有位老大妈正步履蹒跚地走向自己的座位,大家的目光瞬间变得像羽毛一样温柔,两名运动员垂手肃立,耐心等待着这个老球迷落座,这个镜头在随后的日子被电视台反复播放,甚至超过了比赛精彩镜头的播放次数,这令人温暖的镜头被许多人视为经典。爱,让生活多了一份阳光。我们表达心中的爱与善意,无需惊人之举,骇世之词,或许只是一个安定的眼神便足够了;我们也不必期许旁人喝彩,给予爱的习惯能够消除人们心中对他物的挂碍。

我想起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的一句话:“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

这句话在美国红了至少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