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记》中,有句话这样写道:“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我对这句话不怎么理解,只能从字面推测其大意。又不免感到疑惑,为什么以前帮助过别人的救济者在需要帮助时却没有人帮他呢?

反犹运动在德国盛行时,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被发现并要被送往集中营,在危急中,这家人将两个儿子分别送往了两个家庭以逃脱追捕。这两个家庭,一个曾经帮助过这个犹太人,而另一个,曾受过这个犹太人的帮助。犹太人不舍地看着那个被送往曾帮助过他的家庭的儿子,他想的是,他们一定会将他的儿子送往集中营。但结果出人意料,曾经帮助过犹太人的家庭接纳了小男孩,让他安然度过了危机,而那个曾受过他帮助的家庭,第二天便将他的另一个儿子送到纳粹士兵的手中。

帮助别人的人便可称得上“大丈夫”一词,但当他们受难时,有些被救济者却不愿回报。

济人者本是为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才为济人者,而不求回报。济人者本道德高尚,而受济者却未必,在济人者落难时,这种道德上的落差便凸显出来。有的“受济者”感到没有“面子”,有的无动于衷,他们忘记的是在困苦中需要救济时自己的影子。

也许有人说,没有规定受济者一点要回报救济者,这种社会舆论是一种变相的道德绑架。的确,没有人强求回报,但一个人连最基本的感恩之心都没有,他将如何在这社会上立足?他将以何种姿态待人?

我们常说,“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却很少人认真想一想自己平素对这个世界的情绪与姿态。

我始终相信,回报只是迟到,但并不会缺失,那些曾给予他人的,总会在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回报自己。

很多人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宽广的胸怀和舒服的怀抱,而在别人有所需求时,却吝啬得连个微笑都难以付出,想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就请先温柔以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