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打开《巴黎圣母院》我就仿佛听到了“当当当”的敲钟声,在这悠扬的钟声里一幅十五世纪巴黎圣母院的恢宏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在画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忍,以及在封建主义压抑下扭曲堕落的人性。

在雨果画笔下,十五世纪黑暗的巴黎被描写得淋漓尽致,丑与美的对比表现鲜明而生动。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虽然饱尝人世的艰辛与苦难,但是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纯真、乐于助人的心。爱斯梅拉达是雨果笔下集真、善、美于一体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她身上寄托了雨果的理想和希望,她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美。

敲钟人卡西莫多是一个有着“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难听而忠厚的声音”的畸形儿,他是丑的但他也是美的。卡西莫多知恩图报,真诚善良、忠实勇敢,所以他是美的。塞万提斯曾说过: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正直、慷慨、温文有礼都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人也可以具备的。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是啊,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弗比斯是一个外表英俊潇洒皇家卫队队长,深受女孩子的欢迎和喜爱,但弗比斯的心灵是丑恶和肮脏的,他将金钱、地位摆在第一位,又因贪图爱斯梅拉达美丽的外表一时兴起去追求,但当爱斯梅拉达被陷害时他却见死不救。他是典型的无情无义、冷酷丑恶之人,他的外表与内心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他拥有在美的外表又有什么用呢?那也遮不住他那丑陋的心灵,在我看来他就是丑的。

克洛德·弗洛罗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宗教教育,表面上是一个德行高超、知识渊博的副主教,而内心贪婪,欲望强烈。克洛德·弗洛罗内心强烈的占有欲迫使他去跟踪、绑架、强抢爱斯梅拉达,甚至不惜害死爱斯梅拉达。

这本小说中的人物鲜活且具有象征意义 ,他们让我认识到美和丑并不是绝对的,有时美的背后或许是丑陋的,丑的背后或许是美丽的,拥有高贵的灵魂才是美的关键。

在现实中也有许多美与丑的碰撞。18世纪时匈牙利有位的绝世美女叫李克斯特伯爵夫人,据野史记载她美貌是无与伦比的“黑色长发在空中飘舞,两颗宝石般的眸蕴涵着摄人心魄的光芒,火红色长裙就像流动的烈焰一样,包裹着她白玉似的修长身躯,整个人宛如一团移动的火之精灵”。她的美貌,据说到六十多岁仍保持得很好。但她保持美貌的秘诀却另人毛骨悚然——少女的鲜血,她一生之中杀死了俩千多名少女,她的行为无疑是丑陋的。由此可见拥有美丽的外表并不代表拥有善良的心灵。

我们要注重内在美,而不因太过于追求外在美。“黄钟之与瓦釜,就是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正与邪,永远是对立的,而前者总是获得决定的胜利。”看完了《巴黎圣母院》我不由的想到了郭沫若的这句话。

当我看到卡西莫多倒下去化成了灰尘时,那悠扬的钟声就渐渐离我远去了,巴黎圣母院那的恢宏画卷也缓缓卷起,只剩下丑与美思考在我脑海里久久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