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感
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经典的、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产生于民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
在这个欢乐的暑假里,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故事虽然简短,但是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大道理,真可谓是“小故事,大道理”!
整本书有104个寓言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有劝善惩恶的,给人积极的认识启迪。比如:《何待来年》劝人有错就改,不要借故推脱,明知故犯;《猩猩嗜酒》告诫我们不要贪婪不知满足;《蜈蚣自大》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自满,盲目轻敌,等等。
还有我最喜欢这本书中借物或借事寓人的故事。读过之后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比如书中讲述的《井底之蛙》的故事,阐明世界的广大,不可轻易地拘泥于自己狭小的见闻而自大。《杞人忧天》的故事说明了,如果把事物解释透彻,就能帮人解除忧虑。
这本书还有很多反面讽刺的故事。例如《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的行为是愚蠢的、荒唐可笑的;还有《郑人买履》的郑人,只愿意认准度量的尺寸,宁愿费神费力跑回家,也不愿意相信用自己的脚来试鞋,真是可笑。
当然还有像《纪昌学箭》、《薛谭学歌》、《关尹子教箭》等寓言故事,讲述了古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阅读这本书,让我回味无穷,虽然有的故事很久远,但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这些故事的道理在当今社会依然在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也带给我许多收获和启发。
【第2篇】
暑假期间,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很多道理。每一个小故事都非常有意思,令我受益匪浅。比如说《何待来年》是劝人有错就改,不要借故推脱,明知故犯,《蜈蚣自大》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自满、盲目轻敌,《揠苗助长》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和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是愚蠢的,还有《郑人买履》里的郑人,只相信度量的尺寸,不用自己的脚来试鞋,不懂得灵活变通。
我最喜欢《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故事讲了一个叫南郭先生的人不会吹吹竽,却自先奋勇加入吹竽的队伍,进宫为齐宣王演奏。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的吹着竽,受到了齐宣王的赏赐,当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不喜欢听合奏,而是让乐师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先生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露馅,只好逃跑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像南郭先生这样没有真材实学的人,只能蒙骗一时,弄虚作假,最终一定会露出马脚。
这个小故事也让我想到了平时的自己,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时,我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老师肯定不会提问自己,于是和南郭先生一样装模作样的混在同学们中间背诵,想要蒙混过关。当老师提问到自己时,结果背诵的十分不理想,背出上一句却想不出下一句。哎,这不和南郭先生一样吗?自欺欺人,是没有好结果的。希望所有的同学们,你们可不要学习我这个坏榜样。我们都不要做南郭先生那样的人。
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第3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叫《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其中有三篇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狐假虎威》、《画龙点睛》和《此地无银》。
《狐假虎威》说的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这个故事告诉了我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一样,假借别人的威风,恐吓别人,其实自己没有什么本领。让我明白了不能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势力来欺负弱小,实际上自己非常弱小。
《画龙点睛》说的是梁代有一位擅长画龙的画家,名字叫张僧繇,龙画的栩栩如生,可是都没有眼睛。大家觉得很奇怪,便问:“为什么不给龙画眼睛?”张僧繇说:“不能画,一旦画了,龙就会飞走。”大家都不相信,一直催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拿起笔,给其中两只龙画上眼睛。结果画上之后,雷声大作,两条龙冲天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另外两条龙。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比喻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两句重要的话,好比给龙“点睛”,使文章变得生动,并且点中要害,或变得深刻有力。
《此地无银》这个故事讲了古时候有叫张三的人,他有三百两银子。他把银子藏了起来,在藏银子的地方贴了一张纸条“此地无银三百两”。但是这一切都被阿二看到了,阿二把银子偷走之后怕被疑心,就在旁边又贴了一张纸条“隔壁阿二不曾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隐瞒某件坏事,结果反而更加暴露。
在这本书里我学习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我要多读书,学到更多的知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