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鼠标,你自觉淘尽天下好货;指尖微划,你似乎触及大洋彼岸的芬芳;几按键盘,你仿佛于刀光剑影间打下无尽江山。我们的生活因虚拟技术而日益便捷,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是否失去了诗酒田园?

诗,酒,田,园。诗冶情,酒友聚,田立命,园团圆,生命本该如此。但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我们越来越模糊两者的边界。我们用虚幻的一切迷惑自己,错将屏幕当作世界的窗口。我们的灵魂颠沛流离无处栖息,逐渐麻木迟钝,与诗酒田园渐行渐远。依我看,不如离“虚拟”远一些,于诗酒田园中重温生命的美好。

在我们安装VR设备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之中时,我们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感知生命温度的能力。反观法国作家西尔万·泰松,离开电子设备,在贝尔加湖畔隐居半年。和每一个“电子产品依赖症”的现代人一样,他从起初的满足到难以忍受的狂躁到绝望,最终归于平和。“听着波浪的乐音,看着串在绿色树枝上烤着的鱼。我想,生活本该如此。”的确,只有当内心纯粹宁静不被打扰时,人们才会动用每一个感官感受周边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他们终日沉浸于虚拟之中无法自拔——他们的双眼只能捕捉屏幕上的信息提示,他们的双耳充斥着嘈杂的语音消息,他们嗅不到暗香浮动也触不到万条垂下绿丝绦——他们最终沦落为虚拟世界的奴隶。

假设一切都可以由虚拟现实设备完成,那么人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即是被感知,而我们若是能通过设备“感知”一切,又要这个世界做什么呢?当我们感谢发达的互联网让你我更“近”时,忽视了这些减少面对面交流的高科技同时让我们的心更远了。我们吟着“呼儿将出换美酒”,却几乎没有机会与三两好友小酌;我们背着“遍插茱萸少一人”,却在年夜饭上低着头捧着手机抢着并不重要的红包。设想大街上都是戴着VR设备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微笑寒暄又将何去何从?更有甚者,将“虚拟”视为“现实”,习惯于在虚拟世界中打打杀杀的有暴力倾向的年轻一代,将给社会带来怎样的破坏。当人们享受着虚拟世界带来的虚拟的快感时,还会有多少人愿意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潜心钻研不畏艰辛,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

然而虚拟世界也并不是洪水猛兽,它使我们活得更便利,帮助有先天生理缺陷的人,使人更成为人。但重要的是别忘了回归现实生活。极爱南怀瑾先生的那句“终归诗酒田园”。短短六个字,却像是展示出一幅写意长卷,生动真实,诗意自然——这才是生活。迷失在虚拟世界中的我们所需要的,是放下手机,到郊外呼吸混着泥土和青草气息的空气;是停止微信转发,去福利院献一份真真实实的爱心;是离开电子屏幕,和家人吃饭聊天散步。这也许很小很普通,但正是这样点滴温暖筑成了我们的生活和诗酒田园。

远离了虚拟世界的我们,将回归现实,在生活的诗酒田园中,找到灵魂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