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飞的烟火,滚滚的尘土。使我再次拿起手中的厚卷,这书卷是一种历史的积淀,给我一种沧桑的厚重感。翻开书看到的竟是打着响鼻的战马,拿着锋锐武器的士兵。
似乎回到了从前,第一次看书的从前……
那时的我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儿,看书也只知道各个人物的武艺或者智谋,还模仿着他们的招式和同学们比手划脚,开心我还不知道他们的真正魅力所在。
现在我上了初中,这个暑假我再读《三国演义》,我从字里行间竟然能想象到滚滚长江,千帆锁江,雄姿英发的周郎,胸有成竹的站在江边,锐利的眼眸观察着破军的时机。美丽娇柔的小乔在身边抚琴,纤细的手指在一根根琴弦上滑动,带动了曼妙的乐曲飞散在天边,长江带来的风把她的长发吹起,头饰在风的吹动下发出了叮叮的响声。紫袍的孔明手持羽扇,站在七星台,仰望星空,他的紫袍和黑夜融在一起,露出自信的微笑。
熟读《三国演义》发现,作品是以诸葛亮为中心人物而进行结构的。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空有图王霸业之心, 却无尺寸可守之地, 而“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刘备才如鱼得水,眼界顿开,起死回生,宏图大展。蜀国的江山,既由诸葛亮开创,也靠诸葛亮辅佐。三国的斗争,因有诸葛亮参加而光彩熠熠。
诸葛亮也一直处于斗争的漩涡。诸葛亮逝世之后,姜维九伐中原,继承的是诸葛亮的遗志,无非是六出祁山的翻版。有了诸葛亮,作品才有了主心骨,才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在作者笔下,诸葛亮乃旷古奇才:隆中对策,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三分;博望用火,初出茅庐便叫曹军丧胆;舌战群儒,使江南名士心怯口讷;赤壁鏖兵,让交战双方悉听调遣;七擒孟获,布信义于南蛮;六出祁山,著威望于海内;运筹帷幄,使风流倜傥、威震赤壁的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然而,终其一生,他的事业没有成功,他的理想化为泡影,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确立的价值目标。他在离开茅庐时对童子说的话,却也没能实现。
这次读了三国,竟对生活有些感慨。一生为国,纵有豪情盖天之气,百万军中夺上将人头之勇,未出茅庐知三分天下之谋,结果也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有人眼光很大,茫茫人海中,竟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朋友啊,看清自己的脚步慢慢走,看的远固然好,但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辉煌努力更为重要。
在与名著同行的路上,《三国演义》成了我的老师,它不会一下子全给你,而是总让我们挖掘着挖掘着,就能找到里面的真理,找到里面的真实。就如它的开篇词所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涛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椎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