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万年牢》,这篇课文寓意深刻,让我对怎样做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篇课文讲的是:“父亲”做糖葫芦在天津是出名的,他做糖葫芦什么东西都是要最好的,这种糖葫芦叫“万年牢”, 大老板让他掺点假,少扔点,“父亲”还是那样不马虎,,干了不到一年,就辞职了,“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使“我”终身受益。

我认为,“父亲”这位老糖人做出来的万年牢一定香滑可口,咬一口,啊!香而不腻,它为什么会那么好吃呢?因为“父亲”选得都是上好的材料,做万年牢时非常细心,不能出现一点差错,一丝不苟,他认真做事,才有这么好吃的万年牢。老糖人把“万年牢”引申到生活之中,告诉了我们:一定要实在做人,不能做虚伪的事情,做生意一定不能造假,要凭着良心做买卖。我眼中的“万年牢”是好吃可口的糖葫芦,又是实实在在的做人的精神,我想牢固我的成绩,上课认真听讲,回家后认真做作业,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我多么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啊,一个像“父亲”一样一丝不苟的人。

【第2篇】

读《万年牢》有感

今天,我阅读了课外书上的《万年牢》这篇文章,明白了许多道理。

《万年牢》这篇文章主要写“我”的父亲走街串巷卖糖葫芦,在天津非常有名。父亲的糖葫芦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就连蘸糖葫芦的糖,也必须是用冰糖来蘸,绵白糖不行。那样,蘸出来的糖葫芦不亮。煮糖用的锅,也必须是用铜锅,铁锅煮出来的糖会发黑,不好看。”通过书上描述的这些语言,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真诚、做人老实、不弄虚作假的老人。

这篇文章描写父亲老实的语句还表现在:“天津归日租界以后,一家大字号‘祥德斋’托人邀请了父亲来专门为它制作糖葫芦,父亲很不满意,因为‘祥德斋’的老板,只知道赚钱,就让父亲掺点儿假……”父亲由于看不惯这个黑心老板的缺德行为,毅然辞去了“祥德斋”的工作,宁愿提篮叫卖。他说道:“凭着良心做买卖才是正路,不能做专心的买卖,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产讲实在是万年牢。”文中父亲的老实、实在与“祥德斋”老板的弄虚作假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它使我进一步地从父亲的身上看到了中国劳动人民勤劳、真诚、实在的美德。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父亲那勤勤恳恳、朴实、真诚、不弄虚作假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告诉我们,不管你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一定要像文中的父亲所说过的“万年牢”那样,永远都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这个父亲的高尚行为,不仅使作者一生受益,也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今后,我一定要牢记父亲的教诲,永远做一个诚实、不弄虚作假的人。父亲的高尚品德,我将永远铭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