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光而生
——读《四世同堂》有感
这是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人性之花的淋漓绽放,是一首铿锵激荡的民族灵魂的交响,这是在先生的妙笔下,一朵永开不败的民族之花。在这里,我们借先生的笔看到了一部旧中国的抗战史。这位先生,叫老舍;这部书,叫《四世同堂》。
京华之地,皇城根下,饿民夺食,混合面吃得人东倒西歪,半死不活的都拉到郊外,郊外迎接他们的不是病床而是挖好的大坑,大坑里黑压压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边撒石灰边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我厌恶着那时侵略而来的日本,向我们挥舞着帝国主义罪恶的屠刀;我厌恶着像冠先生、瑞丰、蓝东阳那般投敌而去的汉奸、走狗,带着侵略者狰狞地扑向自我的同胞;我怨着那怯懦无为的民国政府,守不住诺大的北平城;我怨着那明哲保身的祈老人,以及与他一道那数万万被压迫着不敢发声的中国人。
纵有许多不甘与愤怒,但是瑞全这一类青年人仍给我带来了感动。“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是要有待后生的信念。“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阳光。”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正是因为有无数先辈和烈士们挺身而出,他们心向阳光,他们相信有一天中国人会觉醒,中国会觉醒。
“一切都结束了,恢复到了往日的难有的平静,北海公园的白塔,依旧在那里傲然屹立着,海子里的荷花也都吐放清香。天坛、故宫,依旧是那么的庄严肃穆,那古老的琉璃瓦间闪烁着无比锃亮的光彩。”“胜利是战争的结束,然而却无法起死回生,也无法使濒于死亡的人不死。”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如今,在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下,山河无恙,国富民强。
中华之国,千年不坠,荣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气不馁,不惊不怯。生逢盛世,吾辈青年皆风华正茂,愿活成一束光,伴祖国走向复兴之漫漫长路,以敢于入世的心胆,见之于行动,用电光火石般的生命照亮祖国崛起的远方。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