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菲的世界》一书有感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今年我利用暑假时间细细品读了一番。作者乔斯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担任高中哲学教师多年,以《苏菲的世界》艺术奠定了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并设立了挪威环境与发展奖项“苏菲奖”。
书中作者将人物刻画得生动饱满,无论是对话描写还是心理描写都细致到位。作者也在述说故事的同时不断传递更多的知识,其中无不渗透着对人的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哲学对我来说还很深奥,也不能完全理解,但这些都阻挡不了我对这本书的热情。
苏菲是一位14岁的少女,她不断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他眼前展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苏菲去找自己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在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真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物,而是通过某个人想象而呈现出的一个人物形象,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一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最终她和自己的老师利用完美的策划,成功地逃出了“这本书”。不得不说,作者的这种写作方式是我以前从没见过的,因为看到最后我才发现,原来作者也把自己化身为书中的人物,在书中把自己的书又写了一遍。
在我看来,苏菲是聪明好学的,她会将所学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她的好奇心也非常旺盛,三番五次地来到少校的小木屋,想破解谜团,同时苏菲也保留了自己的天真与活泼,有时也会多愁善感。
哲学老师艾伯特可以说是最神秘的人物,他几乎无所不知,不仅行动敏捷,还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从“魔术师的礼帽”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哲学家通过一封长信将苏菲从“兔子的皮毛深处拉到了毛尖”,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件中拯救了出来,以乍现的眼光打量着世界。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哲学知识,例如犬儒派学者强调,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的环境优势,如丰裕的物质强大的政治力量与健壮的身体之上,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赖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同时由于幸福不是由这类福祉构成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幸福,更重要的是一旦获得了这种幸福,就不可能失去它。如果你也有兴趣,不妨找来这本书读一读吧。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