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我喜欢上了看电影,每天晚上在外面玩回来,都会找一找好看的电影,只不过大多都要收费,免费的并不多。一天晚上,正当我找电影时,爸爸抬头一看,对我说:“这个《大独裁者》挺好看,是卓别林自导自演的。”我一听,来了兴趣,卓别林可是众所周知的喜剧大师,他的电影,肯定不会差!

  要知道,卓别林可是着名的喜剧大师,他的电影部部都是经典,而他标志性的形象,则是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这样的形象已被人们所熟知,尽管他身高只有1.65米,但他的高大形象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他还获得过三次奥斯卡的小金人呢!

  《大独裁者》结尾的演讲《为自由而战斗》,被公认为是卓别林一生中最最精彩的演说,说出了电影中查理——也是人民的心声:“独裁者会死去,他们从人民手里夺去的权利即将归还人民”。

  这部电影有许多搞笑的地方,是它作为一部喜剧的必备;也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场景。查理和希克勒都是卓别林饰演的。希克勒演讲时,满口都是类似德语的胡言乱语,实际上,那些言辞毫无意义,只是对希特勒演讲风格的莫大嘲讽。卓别林扮演的理发师伴随着广播中传出的“勃拉姆斯第五匈牙利舞曲”为顾客剃头的一段镜头是一气呵成,没经过任何剪辑。希克勒在办公室中跳芭蕾舞的场景堪称全片最经典的一幕,当时的伴奏音乐是瓦格纳的《罗英格林序曲》,该乐曲后来还出现在理发师顶替亨克尔发表胜利演说的片尾。

  其实在1937年,二战还未全面爆发时,就有人建议卓别林拍一部关于希特勒的电影,因为希特勒也蓄着和卓别林同样的小胡子,他正好可以一人饰演两个角色。卓别林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来构思这部《大独裁者》的剧本,虽然拍摄受到了德国外交人员和美国法西斯组织的施压,但卓别林依然不改初衷,公开向纳粹挑战。这部电影问世后让纳粹头目希特勒阵脚大乱,还宣称一旦打到美国,头一件事便是把卓别林送上绞架。

  看过后,我直呼过瘾,第二天又看了一部《摩登时代》,这部电影拍摄时其实已经有了拍摄录音技术,但卓别林认为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于对白。因此,他只在片中加入配乐和少许音响。剧中最滑稽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演示“自动喂食机”时;还有一处,是修理工被绞进机器时。但这部剧讲的其实是在当时社会的压榨下,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被活生生逼疯,而一个女孩的父亲被枪打死,被迫流浪。最后的结局中,他们手牵手,走向未来。据说他原先已经拍完的一个结尾是:查理最终神经失常被送进精神病医院,而前来看望的他的那个姑娘变成了一个修女。他觉得这个结局“过于痛苦”,从而放弃了这个版本。

  我看过一句话,一部戏若是悲喜交融的,那么如果它大体上是喜剧,则它的意义在悲剧之中;如果它大体上是悲剧,则它的意义在喜剧之中。卓别林的电影就是这样,虽然它是喜剧,但它最终的意义被人思考出来时,则是一部彻彻底底的悲剧。

  致敬永远的喜剧大师,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CharlesChaplin)。